典型文献
锥状肌及耻骨前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文献摘要:
目的 探究锥状肌及耻骨前韧带的毗邻关系,为进一步了解维持耻骨联合稳定的机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24具标本(男19具,女5具),观测锥状肌的长、宽、厚及其与邻近的腹直肌、长收肌和耻骨前韧带之间的毗邻关系.结果 95.8%大体标本双侧存在锥状肌(23/24,男性19例,女性4例),4.2%右侧缺如(1/24,女性1例).测得锥状肌长度,右侧:男(70.64±13.48)mm,女(71.81±11.27)mm,左侧:男(69.60±12.01)mm,女(64.25±19.79)mm;宽度,右侧:男(20.68±4.12)mm,女(20.65±2.04)mm,左侧:男(20.02±2.99)mm,女(18.23±4.77)mm;厚度,右侧:男(2.50±1.61)mm,女(1.49±0.40)mm,左侧:男(2.19±1.06)mm,女(1.50±0.56)mm,左、右侧锥状肌的长、宽和厚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测得耻骨前韧带宽度,右侧:男(5.96±1.55)mm,女(6.60±1.10)mm,左侧:男(6.35±1.58)mm,女(6.16±0.69)mm.锥状肌以腱性纤维起于耻骨前面及耻骨联合前的纤维性韧带;腹直肌肌腱、长收肌肌腱、腹股沟韧带以及锥状肌起点在耻骨嵴处交织毗邻,形成层次鲜明的耻骨前韧带.结论 锥状肌起于耻骨前韧带,与腹股沟韧带和长收肌肌腱一同构成耻骨前韧带;同时以耻骨前韧带为中心,毗邻结构共同构成一个复合体,为耻骨联合的稳定提供重要的支撑.
文献关键词:
锥状肌;耻骨前韧带;解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袁嘉杰;袁志荣;陈小妹;苏明浩;李泽霖;贺善礼;刘畅;李泽宇;欧阳钧;戴景兴
作者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5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袁嘉杰;袁志荣;陈小妹;苏明浩;李泽霖;贺善礼;刘畅;李泽宇;欧阳钧;戴景兴-.锥状肌及耻骨前韧带的解剖学观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2(05):515-518
A类:
锥状肌,耻骨前韧带
B类:
解剖学,毗邻,耻骨联合,腹直肌,缺如,统计学差异,腱性,肌腱,腹股沟,形成层,一同,复合体
AB值:
0.10452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