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中心性胶质瘤的临床、组织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血管中心性胶质瘤患儿(占同期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的0.02%)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总结其临床特征,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分子病理学特征。结果:5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9岁(4~15岁);均以癫痫起病,中位病程为6个月(6 d至12个月)。术前临床诊断均为低级别胶质瘤。5例患儿的肿瘤均位于小脑幕上皮质,累及一侧脑叶,头颅MRI显示T1加权成像肿瘤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成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像肿瘤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变无强化。5例肿瘤均经手术全切除。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梭形的胶质细胞以血管为中心,呈放射状或纵向袖套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阳性,异柠檬酸脱氢酶1、p53及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染色体相关基因蛋白均为野生型,Ki-67增殖指数均<3%,上皮细胞膜抗原呈灶状阳性。5例肿瘤中,4例存在MYB::QKI基因融合。5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6~35个月,至末次随访均存活。结论:血管中心性胶质瘤罕见,主要累及儿童,其生物学行为偏良性。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特征性的分子病理学改变,可准确诊断这一疾病,并与其他类型的胶质瘤相鉴别。
文献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诊断;病理学,分子;免疫组织化学;血管中心性胶质瘤;基因融合
作者姓名:
陈慧媛;刘幸;崔云;李桂林;柴睿超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 100070
引用格式:
[1]陈慧媛;刘幸;崔云;李桂林;柴睿超-.血管中心性胶质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2(10):1007-1012
A类:
血管中心性胶质瘤
B类:
临床及病理,病理学特征,分子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期收,颅内肿瘤,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切除治疗,组织病理学,癫痫,起病,低级别胶质瘤,小脑幕,一侧,头颅,加权成像,低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增强扫描,经手,全切,光学显微镜,显微镜下,胶质细胞,放射状,袖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异柠檬酸脱氢酶,p53,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野生型,Ki,增殖指数,上皮细胞,细胞膜,MYB,QKI,基因融合,随访时间,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特征性,神经胶质瘤
AB值:
0.2600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