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平原农区村庄迁居安置意愿空间特征及其与通达性关系——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文献摘要:
准确揭示村庄迁居安置意愿的空间特征及其与村庄通达性的关系,对于推动乡村聚落体系重构和合理发展就地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择淮安市为研究区,以全样本行政村调查数据和交通网络数据为支撑,利用描述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与表达、熵权-TOPSIS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村庄迁居安置意愿(Y)空间差异不甚明显,而货币迁居安置意愿(Y1)的空间差异高于实物迁居安置意愿(Y2).Y、Y1和Y2都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②外部连通性对村域综合通达性(Ci)的贡献最大,Ci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市域北部平原村庄Ci高于南部低山丘陵和中部河网密布地区村庄.③Y1、Y2和Ci在市区和县城周边都表现出明显的圈层分异特征.其中,Y1是内圈低外圈高,而Y2和C,是内圈高外圈低.④在迁居安置意愿与通达性的空间耦合关系上,L(Y1)-H(Ci)、H(Y2)-H(Ci)空间耦合村庄集中分布在城区外围,主要原因是这些村庄因近城区优势区位,能得到实物安置潜在的预期增值和享受较高的公共服务.各类空间耦合区和同类空间耦合区的不同片区形成原因也不尽相同.
文献关键词:
农户;村庄迁居安置意愿;村域综合通达性;货币安置;实物安置;圈层结构;空间耦合;淮安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传明;王呈祥;何品蓉;曹蕾;吕嘉顺;李顺茂
作者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国土与城乡规划研究院,中国江苏淮安 223300;淮阴师范学院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中国江苏淮安 223300;汉阳大学城市研究院城市设计分析实验室,韩国首尔 0476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传明;王呈祥;何品蓉;曹蕾;吕嘉顺;李顺茂-.平原农区村庄迁居安置意愿空间特征及其与通达性关系——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22(02):163-171
A类:
村庄迁居安置意愿,村域综合通达性,综合通达性,实物安置,货币安置
B类:
平原农区,空间特征,江苏省淮安市,乡村聚落,落体,体系重构,就地城镇化,文章选择,本行,行政村,交通网络,网络数据,描述统计,空间分析,TOPSIS,空间差异,Y1,Y2,空间自相关,连通性,Ci,差异特征,市域,低山丘陵,河网,密布,和县,县城,分异特征,内圈,外圈,空间耦合关系,系上,区外,近城区,优势区,类空,片区,形成原因,圈层结构
AB值:
0.23979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