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耕地价值量核算研究——以Y市为例
文献摘要:
为建立无量纲的耕地质量等级与可货币量化的耕地价值量的连接,以Y市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为基础,探究不同质量等级耕地价值.研究方法:收益还原法,影子价格法,当量因子法.结果表明:(1)Y市不同等级耕地,地均综合价值介于35.37~158.53万元/hm2区间;其中地均经济价值介于4.60~21.59万元/hm2区间;地均社会价值介于30.35~134.67万元/hm2区间;地均生态价值介于0.43~2.27万元/hm2区间;耕地价值量随耕地等级的降低而减少.(2)耕地综合价值中,社会价值占比超过经济价值,成为耕地价值核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占比依次减少.(3)不同等级耕地的地均综合价值量存在显著级差,耕地质量等级差额愈大,价值量差距愈大.5~10相邻等级耕地价值量差值远高于1~5等级耕地即相邻低等级耕地间价值量差异较高等级更大.该研究尝试打破原有耕地价值核算研究中区域耕地同质化的固有假设,显化了耕地的质量等级价值.未来应根据耕地不同质量等级探索制定兼顾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价值量维度差别化的补偿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耕地补偿标准.同时重点着眼于5~10等级耕地质量提升,可最大限度挖掘区域耕地价值潜力.补齐低质量耕地短板,切实提升区域耕地质量水平,落实耕地数量、质量常态化保护.
文献关键词:
耕地;质量评价;价值量;综合价值
作者姓名:
朱文娟;李建兵;高阳;邹妮;李发志;于博;孙华
作者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北京100000
引用格式:
[1]朱文娟;李建兵;高阳;邹妮;李发志;于博;孙华-.基于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耕地价值量核算研究——以Y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2(09):2086-2095
A类:
B类:
生态价值,耕地价值,价值量核算,无量纲,货币量,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收益还原法,影子价格,价格法,当量因子法,不同等级,综合价值,hm2,价值核算,级差,差额,低等级,高等级,中区,有假,显化,差别化,补偿机制,补偿标准,点着,耕地质量提升,补齐,低质量,质量水平,耕地数量
AB值:
0.2275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