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
文献摘要:
厘清生态退耕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调整与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退耕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模型,剖析2000-202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时空分异特征,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面积为27617.84 km2,年均退耕面积为1380.89 km2,退耕指数为10.27%,退耕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林地和水域,占退耕总面积的75.20%.②200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值集聚区趋于山区集中,并由东北向西南扩展,低值集聚区趋于省际边缘、市区及周边地区集中分布,呈现向东北转移态势.③生态退耕时空分异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政策因素的共同影响.坡向、海拔高程、生态工程数量、路网密度、年均降水量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强,生态管控面积比、城镇化水平、年均气温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各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对生态退耕时空分异呈现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效应.本文结果可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科学推进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生态退耕;时空分异;驱动因素;地理探测器模型;北方农牧交错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丕苓;曲琳;刘庆果;许月卿;宫巧巧
作者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日照276826;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193;日照市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日照276826;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丕苓;曲琳;刘庆果;许月卿;宫巧巧-.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J].资源科学,2022(05):943-954
A类:
B类: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驱动因素,时空格局,生态系统结构,生态修复,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模型,时空分异特征,km2,地主,草地,林地,水域,总面积,空间集聚特征,集聚区,北向西,低值,省际,周边地区,向东,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坡向,拔高,生态工程,工程数量,路网密度,降水量,面积比,城镇化水平,驱动因子,双因子,因子增强,增强效应,地理探测器模型
AB值:
0.210845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