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病因分析——非组配型股骨柄10年随访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非组配型股骨柄用于全髋翻修的长期疗效,分析髋关节翻修术后残留的不等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随访武汉市第四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髋关节翻修,同一术者使用带棘非组配型股骨假体的病例。共62例,男16例,女46例。复查双侧髋关节正侧位片,并进行Harris评分。评估术前和术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异(LLD)的情况。我们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LLD分为髋臼侧,股骨侧,关节间隙3个部分,并分别记录。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术前术后数值的比较使用配对样本
t检验。3组之间数值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
结果:患者年龄(68.5±8.76)岁,随访(117.1±21.1)个月。术前Harris评分40.7±38.6,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4.2±27.6)分。术前患肢短缩(1.89±0.94) cm,术后患肢短缩(0.56±0.46) cm,LLD术后明显缩小(
P<0.01)。根据术前患者肢体长度差异来源,将患者分为髋臼侧组(A组,10例,16.1%),股骨侧组(F组,38例,61.3%)和混合组(C组,14例,22.6%)。3组之间术前肢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0.45±0.42) cm术后肢体长度差异明显低于A组(0.67±0.43) cm和C组(0.79±0.50) cm(
P<0.05)。
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前患者存在的LLD可以分为髋臼侧组,股骨侧组和混合组3种不同类型,髋臼假体重建位置对翻修术后LLD影响更大。
文献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髋假体;生物假体;下肢;股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海军;王俊文;陈明;程文俊;勘武生
作者机构:
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 43003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海军;王俊文;陈明;程文俊;勘武生-.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病因分析——非组配型股骨柄10年随访)[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2(09):1781-1784
A类:
生物假体
B类:
全髋关节翻修术,双下肢不等长,病因分析,组配,配型,股骨柄,长期疗效,术后残留,武汉市,术者,股骨假体,复查,Harris,侧肢,体长,长度差,LLD,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股骨侧,关节间隙,别记,患者年龄,短缩,前肢,后肢,假体重建,关节成形术,髋假体
AB值:
0.2116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