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前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宫腔粘连的修复作用及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取C57BL-6雌性小鼠32只,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剖腹后缝合,不接受治疗;磷酸盐缓冲液(PBS)模型组剖腹后在子宫壁反复搔刮20次进行建模,关腹后7 d再次开腹,双侧子宫角注射PBS 10 μL;ADSCs组于建模7 d后再次开腹,双侧子宫角注射自体ADSCs;ADSCs+3D细胞水凝胶(ShakeGelTM3D)组于建模7 d后,双侧子宫角注射ADSCs+ShakeGelTM3D.治疗7 d后处死小鼠,收集双侧子宫,包埋切片后进行H-E和Masson染色,计算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量和子宫内膜的纤维化面积,评价利用ADSCs和ADSCs+ShakeGelTM3D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结果 ADSCs组和ADSCs+ShakeGelTM3D组小鼠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腺体数量明显增加,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明显减少,α-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pl)的表达水平降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Smad5的表达水平则提高.结论 自体ADSCs和ADSCs+ShakeGelTM3D可通过BMP7/Smad5通路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和腺体的数量,并降低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促进子宫内膜组织修复,恢复其部分功能,起到治疗宫腔粘连的作用.
文献关键词:
宫腔粘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ShakeGelTM3D;BMP7/Smad5通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少蓉;陈佳茗;赵云霞;高宏志;张艾佳;施琦阳
作者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泉州 362000;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深圳 51805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泉州 362000;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州 350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少蓉;陈佳茗;赵云霞;高宏志;张艾佳;施琦阳-.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前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22(01):12-18
A类:
ADSCs+3D,ShakeGelTM3D,ADSCs+ShakeGelTM3D
B类: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临床前研究,自体脂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作用,分子生物学机制,C57BL,雌性小鼠,假手,剖腹,缝合,不接受,磷酸盐缓冲液,PBS,宫壁,搔刮,开腹,子宫角,水凝胶,处死,包埋,Masson,子宫内膜厚度,腺体,子宫内膜纤维化,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转化生长因子,TGF,pl,平降,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Smad5,子宫内膜组织,组织修复
AB值:
0.2376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