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披针叶茴香果实中1个新的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
文献摘要:
目的 对披针叶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MCI gel、RP-C18、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神经保护活性评价.结果 从披针叶茴香果实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包括4个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3个苯丙素类、1个苯乙醇苷类、5个seco-prezizanne倍半萜类、2个脱落酸衍生物,分别鉴定为披针叶茴香酮A(1)、illioliganone C(2)、2-allyl-2-(3-methylbut-2-enyl)-4,5-methylenedioxy-cyclohexa-3,5-dien-1-one(3)、4-allyl-2,6-dimethoxy-3-(3-methyl-2-butenyl)phenol(4)、3,4'-二羟基苯丙酮(5)、2,6-二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6)、3,4'-二羟基苯丙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8)、2α-羟基莽草毒素(9)、2α-羟基新莽草毒素(10)、新莽草毒素(11)、莽草毒素(12)、2-氧代-6-去羟基新莽草素(13)、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14)、红花菜豆酸(1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无明显神经保护活性;化合物5、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2~8、11、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文献关键词:
披针叶茴香;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披针叶茴香酮A;3;4’-二羟基苯丙酮;苯乙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新莽草毒素
作者姓名:
聂伟;丁林芬;雷铁;保义;赵雪宇;刘贞祥;宋流东;吴兴德
作者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药资源化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500;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500;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聂伟;丁林芬;雷铁;保义;赵雪宇;刘贞祥;宋流东;吴兴德-.披针叶茴香果实中1个新的异戊烯基取代C6-C3类化合物)[J].中草药,2022(06):1671-1679
A类:
披针叶茴香,lanceolatum,prezizanne,illioliganone,methylbut,methylenedioxy,cyclohexa,butenyl,莽草毒素,新莽草毒素,oxobicyclo,pentadienoic,红花菜豆,prezizaane
B类:
香果,异戊烯基,C6,C3,类化合物,Illicium,硅胶,MCI,gel,RP,C18,Sephadex,LH,HPLC,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波谱,谱数据,神经保护活性,活性评价,乙醇提取物,个化,苯丙素,苯乙醇苷类,seco,倍半萜类,脱落酸,衍生物,allyl,dimethoxy,phenol,苯丙酮,甲氧基,烯丙基,苯酚,吡喃,糖苷,rel,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oxa,oct,2Z,4E,acid,新化合物
AB值:
0.2558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