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前哨淋巴结(SLN)近红外荧光成像示踪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全面分期手术且术前采用近红外荧光成像示踪技术(示踪剂为吲哚菁绿)行SLN检测的32例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6例行传统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6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SLN检出情况、SLN的分布、手术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机器人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机器人组、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1±40)、(169±57)ml]、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分别为(11.2±5.4)、(15.5±5.7)g/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2±1.3)、(8.6±1.4)d]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3)机器人组16例患者均检测到SLN,共检出SLN 41枚;腹腔镜组16例患者中15例检测到SLN,共检出SLN 40枚。机器人组患者的SLN总检出率(16/16)与腹腔镜组(15/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3, P=0.310);机器人组SLN双侧检出率(10/16)与腹腔镜组(7/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8, P=0.376)。机器人组每例患者切除淋巴结数为(16.6±4.1)枚,与腹腔镜组[(21.0±7.1)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1, P=0.054)。两组患者切除的淋巴结及SLN术后病理检查均无肿瘤转移,SLN诊断子宫内膜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均为0,阴性预测值均为100%。(4)将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划分为左侧盆腔、右侧盆腔、骶前区、腹股沟深、腹主动脉旁共5个区域。机器人组单个区域SLN显影6例(12枚),多个区域SLN显影10例(29枚),腹腔镜组单个区域SLN显影7例(14枚),多个区域SLN显影8例(26枚)。两组患者的SLN显影均以左侧盆腔最多,其次均为右侧盆腔、腹主动脉旁、腹股沟深。(5)机器人组、腹腔镜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分别为尿潴留、盆腔淋巴囊肿,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97, P=1.000)。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6~24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结论:对于Ⅰ、Ⅱ期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同时SLN双侧检出率较高。
文献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机器人;前哨淋巴结;吲哚花青绿;谱学,近红外线
作者姓名:
陈雨柔;王细文;廖菁;易跃雄;张蔚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武汉 4300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雨柔;王细文;廖菁;易跃雄;张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联合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11):830-835
A类:
B类:
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子宫内膜癌手术,手术中,SLN,近红外荧光成像,武汉大学,全面分期手术,示踪剂,吲哚菁绿,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传统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手术相关指标,检出情况,手术并发症,体质指数,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手术病理,病理分期,术中出血量,ml,手术前后,术后住院时间,共检出,术后病理检查,肿瘤转移,淋巴结转移,假阴性率,阴性预测值,腹膜后淋巴结,腹股沟,腹主动脉旁,术后并发症,尿潴留,盆腔淋巴囊肿,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时间,现局,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早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肿瘤,吲哚花青绿,谱学,近红外线
AB值:
0.184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