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定性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定性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术前分期诊断,包括Ⅰa期、Ⅰb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Ⅲe1期、Ⅲc2期、Ⅳa期及Ⅳb期,比较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对子宫内膜癌定性、分期诊断的价值,比较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对子宫浆膜层浸润、附件浸润、阴道和宫颈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定性诊断的灵敏度(96.67%)高于超声(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77,P=0.000);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Ⅰ a期、Ⅰb期、Ⅱ期、Ⅲa期、Ⅲb 期、Ⅲc1 期、Ⅲc2 期、Ⅳa 期及 Ⅳb 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0.00%、100.00%、83.33%、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及 100.00%,与术后病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31、0.000、0.207、0.000、0.000、0.000、0.000、0.000及0.000,均P>0.05).超声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Ⅰ a期、Ⅰb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Ⅲc1期、Ⅲc2期、Ⅳa 期及 Ⅳb 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60.00%、88.23%、75.00%、80.00%、66.67%、66.67%、66.67%、90.90%及 66.67%;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Ⅰ期诊断符合率(93.62%)、Ⅲ期诊断符合率(100.00%)均高于超声(70.21%、7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689、5.862,P=0.003、0.015).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Ⅱ期、Ⅳ期诊断符合率(83.33%、100.00%)与对照组(75.00%、85.7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53、2.154,P=0.615、0.142).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总诊断符合率(94.44%)高于超声(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39,P=0.000).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病变发生子宫浆膜层浸润、附件浸润、阴道及宫颈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15.56%、16.67%、10.00%及21.11%)均高于超声检查(5.56%、5.56%、2.22%及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66、5.625、4.745及13.257,P=0.029、0.018、0.029及0.000).结论 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内膜癌定性、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判断肿瘤肌层浸润程度、宫腔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文献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子宫内膜癌;定性诊断;术前分期;组织浸润
作者姓名:
吴凡;韩俊;施晓君;钱乃莹;姜达伟;许浏
作者机构:
嘉兴市第一医院放射科,浙江嘉兴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妇科,浙江嘉兴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病理科,浙江嘉兴314000;嘉兴市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浙江嘉兴314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凡;韩俊;施晓君;钱乃莹;姜达伟;许浏-.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定性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2(16):3089-3093
A类:
B类:
嘉兴市,子宫内膜癌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超声检查,术后病理,金标准,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子,术前分期诊断,e1,c2,浆膜,膜层,附件,阴道,宫颈,盆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x2,c1,诊断符合率,癌病,生子,肌层浸润程度,宫腔,移情,组织浸润
AB值:
0.1326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