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Meta分析评价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与深耕的区域适宜性:以作物产量为例
文献摘要:
为防治黑土退化、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本研究基于东北黑土区已发表61篇文献543组研究数据,利用Meta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与深耕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耦合东北黑土地区气候、地形和土壤等信息,评价保护性耕作与深耕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东北黑土地区整体而言保护性耕作增产不明显(1.21%),而深耕增产显著(12.3%),区域分析表明前者仅在辽河平原显著增产14.6%,而后者在三江、松嫩和辽河平原均增产10%以上.因素分析表明黑土区保护性耕作产量效应主要受多年平均气温(20%)、积温(19%)和干燥指数(16%)的影响,深耕产量效果则受坡度影响最大(14%),平坦区域适宜深耕,陡坡耕地适宜保护性耕作.综合上述因子评价区域适宜性程度,东北地区的西南部,包括辽宁省西部、吉林省西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通辽)等严重风蚀区域实行保护性耕作效果更佳;典型黑土带以及三江平原等湿润、冷凉、低洼区域深耕的效果较好.本研究成果可为保护性耕作与深耕技术在东北黑土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东北黑土;保护性耕作;深耕;Meta分析;随机森林模型;作物产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蒋发辉;钱泳其;郭自春;高磊;张中彬;曹振;国佳欣;刘峰;彭新华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南昌 330045;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 21000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蒋发辉;钱泳其;郭自春;高磊;张中彬;曹振;国佳欣;刘峰;彭新华-.基于Meta分析评价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与深耕的区域适宜性:以作物产量为例)[J].土壤学报,2022(04):935-952
A类:
B类:
黑土地保护,保护性耕作,深耕,适宜性,作物产量,护好,东北黑土区,研究数据,随机森林模型,驱动因素,整体而言,区域分析,辽河平原,松嫩,产量效应,年平均气温,积温,平坦,陡坡,坡耕地,因子评价,西南部,吉林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风蚀,典型黑土,三江平原,湿润,冷凉,低洼
AB值:
0.2281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