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长期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玉米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阐明长期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下玉米产量变化趋势及其稳定性差异,可为建立和评价长期保护性耕作模式、促进粮食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基于我国东北黑土区长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始于2007年),以传统垄作(RT)为对照,分析了免耕无秸秆覆盖(NT0)、免耕33%秸秆覆盖(NT33)、免耕67%秸秆覆盖(NT67)和免耕100%秸秆覆盖(NT100)下2013-2019年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变异系数和稳定性指数.结果表明:与传统垄作相比,长期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可提高玉米产量,其中,NT100处理增幅最明显,为11.4%,其次为NT67和NT0处理,增幅分别为11.0%和10.4%,可见玉米产量并不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多年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玉米产量的变异系数表现为NT67<RT<NT100<NT33<NT0,产量可持续性指数表现为NT67>NT0>NT100>RT>NT33,说明NT67处理较传统垄作可明显减少玉米产量的年际波动,具有较好的产量可持续性;免耕秸秆覆盖明显提高了土壤全碳、全氮含量,且两者与玉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与传统垄作相比,免耕秸秆覆盖可以增加玉米产量,并能提升土壤碳、氮含量,适当的秸秆覆盖量(NT67处理)具有提高玉米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潜力.
文献关键词:
免耕;秸秆覆盖;玉米产量;产量稳定性
作者姓名:
徐欣;王笑影;鲍雪莲;王影;刘亚军;霍海南;何红波;解宏图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110166;辽宁省现代保护性耕作与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梨树1365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欣;王笑影;鲍雪莲;王影;刘亚军;霍海南;何红波;解宏图-.长期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玉米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03):671-676
A类:
NT0,NT33,NT67,NT100,玉米产量稳定性
B类:
免耕,秸秆覆盖量,产量变化,保护性耕作,耕作模式,东北黑土区,区长,定位试验,垄作,年际变化,稳定性指数,覆盖处理,产量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指数,年际波动,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土壤碳
AB值:
0.1375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