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探究土壤有机碳(SOC)的组成、来源和稳定性机制是深入认识陆地碳汇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增加土壤碳汇"与"稳定现存土壤碳汇"都是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的重要方面,地位同等重要.与"增汇"研究成果丰硕相比,"稳汇"研究相对薄弱.侵蚀区进行植被恢复可以显著促进SOC积累,但由于侵蚀区存在碳素坡面侵蚀损失,其碳素积累效率低于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区这一重要环节,导致目前有关侵蚀区及其水土保持植被恢复过程中SOC动态变化、稳定性及固持长期有效性等问题尚不清楚,微生物介导的SOC稳定机制尚未充分揭示.通过简要概括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素的积累效益和影响因素,综述植被恢复对土壤SOC及其活性组分稳定性的影响;在简要介绍土壤微生物在调控土壤碳素稳定性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梳理了基于微生物"碳泵"理论的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进展,特别是指出了随着植被恢复进程,侵蚀区土壤微生物介导的SOC动态变化,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今后需要从研究对象(重点是西南石漠化区和南方红壤丘陵区)、研究内容(土壤微生物介导的SOC稳定状态和机制)、研究手段(借用微生物碳泵的理念,野外典型样地调查与室内培养手段相结合)和研究土层(20 cm以下深层次土壤)4个方面加强研究,以期对相关领域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文献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植被恢复;侵蚀区;微生物碳泵
作者姓名:
肖胜生;房焕英;徐佳文;常梦琦;秦晓蕾;彭文杰;刘洪光;沈发兴
作者机构:
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利科学院,鄱阳湖流域生态水利技术创新中心,南昌 330029;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南昌工程学院,南昌330099;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南昌33004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肖胜生;房焕英;徐佳文;常梦琦;秦晓蕾;彭文杰;刘洪光;沈发兴-.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学报,2022(05):1-8
A类:
B类:
侵蚀区,植被恢复,恢复过程,中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SOC,陆地碳汇,碳汇功能,应对气候变化,土壤碳汇,陆地生态系统,碳固持,同等重要,增汇,碳素,坡面侵蚀,蚀损,生态系统类型,类型区,水土保持植被,长期有效性,有效性等,活性组分,土壤微生物,稳定性研究,恢复进程,石漠化区,红壤,丘陵区,稳定状态,研究手段,借用,微生物碳泵,样地调查,室内培养,土层
AB值:
0.2598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