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自制气管导管固定带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循证实践
文献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口气管导管固定方式不断更新,选择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简单、快捷的经口气管导管固定方法得到广泛关注。而使用传统工字型3M胶带固定需要裁减,浪费时间,且易导致气管导管向外移位,同时易被口腔分泌物浸湿,造成面部皮肤受损。为此,衡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设计了一种自制气管导管固定带(由主体结构、固定带、内部调节结构和固定块内部结构组成),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8 2 0508681.6),该固定带内侧固定有海绵体,可吸附口腔周围分泌物,避免口唇周围及面颊皮肤处于潮湿状态,同时借助卡槽、铰链等结构固定气管导管,可充分保证固定效果。纳入本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0例行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按插管时间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应用自制气管导管固定带进行固定,通过循证实践路径,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查找临床实践依据,制定并实施实践方案;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应用3M胶带+寸带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导管固定情况以及面部皮肤损伤程度。所有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无脱落病例。对照组患者有3例(占7.5%)发生导管重度移位,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生导管重度移位。观察组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10/40)比55.0%(22/40),
P<0.05〕;而且观察组每次固定导管所需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min:12.11±1.69比17.59±1.27,
P<0.05)。应用自制气管导管固定带对气管导管进行固定,缩短了导管固定时间,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UEE)和面部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文献关键词:
气管导管固定;非计划性拔管;循证实践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文秀;陈晓洁;张颖洁;丁方
作者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衡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衡水 053000;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衡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河北衡水 053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文秀;陈晓洁;张颖洁;丁方-.自制气管导管固定带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循证实践)[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2(03):311-314
A类:
按插
B类:
气管导管固定,固定带,非计划性拔管,循证实践,医疗技术,固定方式,不断更新,固定方法,工字型,3M,胶带,裁减,浪费时间,外移,移位,分泌物,浸湿,面部皮肤,皮肤受损,衡水市,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主体结构,调节结构,结构组成,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海绵体,口唇,面颊,潮湿,铰链,结构固定,充分保证,固定效果,本院,经口气管插管,插管时间,编号,单号,双号,带进,实践依据,实践方案,定情,皮肤损伤,固定时间,UEE,临床推广,推广和应用
AB值:
0.2709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