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 538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7例,女1 161例;年龄45~115岁[(71.7±10.8)岁]。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骨水泥移位组(78例)和骨水泥非移位组(1 46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骨密度、基础疾病、病变节段、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骨水泥渗漏(前缘)、骨水泥黏度、骨水泥弥散比、骨水泥交织度、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靶向位置、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及佩戴支具时间等与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术前骨密度、病变节段、手术方式、骨水泥渗漏(前缘)、骨水泥黏度、骨水泥弥散比、骨水泥交织度、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靶向位置、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及佩戴支具时间与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有一定的相关性( P<0.05);而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手术入路4个因素与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不相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骨密度( OR=2.45,95% CI 1.81~7.50, P<0.01)、手术方式( OR=4.56,95% CI 1.86~8.44, P<0.01)、骨水泥渗漏(前缘)( OR=5.77,95% CI 2.85~9.20, P<0.01)、骨水泥黏度( OR=7.36,95% CI 1.01~1.77, P<0.01)、骨水泥弥散比( OR=6.84,95% CI 1.69~13.39, P<0.01)、骨水泥交织度( OR=8.97,95% CI 2.29~14.97, P<0.01)、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位置( OR=6.39,95% CI 1.06~9.47, P<0.01)、骨水泥靶向位置( OR=7.93,95% CI 1.64~11.84, P<0.01)、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 OR=6.78,95% CI 1.84~6.96, P<0.01)及佩戴支具时间( OR=9.55,95% CI 2.26~9.38, P<0.01)与椎体强化术后发生骨水泥移位显著相关。 结论:术前骨密度低、PKP手术、骨水泥前缘渗漏、骨水泥黏度低、骨水泥弥散比小、骨水泥交织度小、矢状位骨水泥填充于椎体前1/3和前中2/3、骨水泥非靶向注射、骨水泥距上下终板间的距离大及佩戴支具时间短为OVCF患者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手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椎体强化术
作者姓名:
高翔成;都金鹏;昌震;闫亮;吴佳源;赵志刚;高林;惠华;郝定均;贺宝荣
作者机构:
延安大学医学院,延安 71600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西安 71005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翔成;都金鹏;昌震;闫亮;吴佳源;赵志刚;高林;惠华;郝定均;贺宝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22(03):205-212
A类:
骨水泥填充位置
B类: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移位,危险因素分析,OVCF,病例对照研究,西安交通大学,中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影像学检查,分析性,体重指数,骨密度,基础疾病,变节,节段,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骨水泥渗漏,前缘,骨水泥弥散,矢状位,终板,佩戴,支具,不相关,非靶向,脊柱骨折,手术后并发症
AB值:
0.115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