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非支架区粥样硬化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非支架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接受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46例下肢动脉非支架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72.5±11.7)岁(范围:42~93岁);腘动脉病变44例(95.7%,44/46),股总动脉病变2例(4.3%,2/46);狭窄病变15例(32.6%,15/46),完全闭塞病变31例(76.4%,31/46);病变长度(7.3±2.7)cm(范围:3.0~13.2 cm)。术后6个月、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随访,进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和CT血管造影检查。主要观察指标为靶血管一期通畅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无大截肢生存率、技术成功率、补救性支架植入率、踝肱指数、靶血管再干预等。采用
t检验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踝肱指数与术前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下肢动脉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免于再干预率、无大截肢生存率。
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为91.3%(42/46)。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5%(3/46),均为远端血管栓塞,限流性夹层发生率为8.7%(4/46)。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踝肱指数明显高于术前(0.90±0.10比0.42±0.10,
t=-4.48,
P<0.01;0.87±0.12比0.42±0.10,
t=-5.21,
P<0.01)。随访时间[
M(IQR)]为22.5(8.8)个月(范围:6~32个月),4例(8.7%,4/46)患者接受再干预。术后2年的一期通畅率为86.2%(95%
CI:71.8%~93.5%),免于再干预率为90.7%(95%
CI:77.0%~96.4%)无大截肢生存率为97.8%(95%
CI:85.6%~99.7%)。
结论: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可用于治疗下肢动脉非支架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文献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性;激光,准分子;药物涂层球囊;非支架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蒋小浪;李小燕;陈斌;蒋俊豪;石赟;马韬;林长泼;方刚;郭大乔;徐欣;董智慧;符伟国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血管和创面诊疗中心,上海 2005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蒋小浪;李小燕;陈斌;蒋俊豪;石赟;马韬;林长泼;方刚;郭大乔;徐欣;董智慧;符伟国-.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非支架区粥样硬化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外科杂志,2022(12):1057-1062
A类:
准分子激光消蚀,非支架区
B类:
药物涂层球囊,下肢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腘动脉病变,完全闭塞,闭塞病变,变长,多普勒超声,血管造影,靶血管,通畅率,大截肢,技术成功率,补救性,支架植入,踝肱指数,再干预,Kaplan,Meier,算下,免于,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远端,血管栓塞,限流,夹层,随访时间,IQR,动脉硬化,闭塞性
AB值:
0.191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