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机械减容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减容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治疗的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7例,女性15例,年龄(69.4±10.1)岁(范围:47~89岁)。病变位于髂动脉6例,股腘动脉42例,同时累及髂动脉和股腘动脉4例。所有患者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残余狭窄>50%的患者同期行腔内血管成形术,部分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必要时植入支架。收集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术后靶血管再狭窄、再次手术情况等。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和秩和检验,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后靶血管通畅率。
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行血运重建,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行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11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24例患者植入支架共26枚(2例植入2枚支架),其中9例为髂动脉支架,15例为股腘动脉支架,支架长度为(11.3±3.3)cm(范围:6~23 cm)。术中发生远端栓塞2例,均以大腔导管抽吸方法取出栓子。1例髂动脉病变患者术后发生靶病变急性闭塞,急诊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恢复良好。患者住院时间(4.8±1.9)d(范围:2~9 d),出院时踝肱指数为0.81±0.16,较术前的0.34±0.16明显改善(
t=-25.160,
P<0.01),卢瑟福分级为[
M(IQR)]1(1),较术前的3(1)明显降低(
Z=-6.825,
P<0.01)。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范围:6~42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分别于术后2周和2个月时发现靶血管急性血栓形成,其中1例因静息痛明显再次行血运重建,另1例因消化道出血,不能行抗凝治疗,未再次手术;4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腹腔感染1例,肺癌1例,冠心病2例;13例患者超声提示靶血管病变再狭窄>50%,均位于股腘动脉,其中3例再次行腔内治疗。本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靶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2%、87.4%和51.4%,股腘动脉病变术后半年和1年的靶血管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2.9%和84.3%。
结论: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采用Rotarex机械减容安全有效,与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应用可减少股腘动脉支架的应用。
文献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性;下肢;完全闭塞;Rotarex机械减容;机械减容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庄金满;李天润;李选;栾景源;王昌明;冯琦琛;韩金涛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北京 1001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庄金满;李天润;李选;栾景源;王昌明;冯琦琛;韩金涛-.机械减容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22(08):762-766
A类:
机械减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
B类:
减容技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外科,Rotarex,变位,髂动脉,行腔,腔内血管成形术,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靶血管,血管再狭窄,再次手术,数据比较,秩和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管通畅率,功行,行血,血运重建,技术成功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支架长度,远端,栓塞,抽吸,栓子,急性闭塞,急诊,股动脉,切开取栓,取栓术,术后恢复,踝肱指数,卢瑟福,福分,IQR,随访时间,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急性血栓形成,静息,消化道出血,能行,抗凝治疗,未再,死亡原因,腹腔感染,冠心病,血管病变,腔内治疗,后半,股腘动脉病变,联合应用,完全闭塞
AB值:
0.2231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