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两种修复流程制作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修复效果的3年临床随访
文献摘要:
目的:对比全数字化修复流程与常规修复流程制作的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的3年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拟行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35例,女性17例,男性18例,年龄(49.0±15.4)岁(24~86岁)。分为全数字化组(采用全数字化修复流程制作全氧化锆种植单冠,即种植体植入术后即刻口内扫描,用数字化模型直接制作全氧化锆单冠,共14件)和常规组(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取常规印模,灌制实体模型,模型扫描为数字化模型后制作全氧化锆种植单冠,共21件)。修复后3年对修复体颜色、表面质地、外形、边缘适合性进行评价;检查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记录改良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边缘骨丧失量以及机械并发症情况。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两组比较。
结果:修复后3年修复体及种植体的总存留率均为100%(35/35)。两组修复体颜色、外形、表面质地和边缘适合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5件修复体中16件修复体出现邻接触丧失。35件修复体中10件螺丝孔封闭树脂下沉或脱落,全数字化组修复体螺丝孔封闭树脂下沉或脱落的发生率(4/14)与常规组[29%(6/2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改良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和种植体近远中颈部边缘骨丧失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U=142.50,
t=-0.53,
U=119.50和133.00,
P>0.05)。
结论:全数字化修复流程制作的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的3年临床效果稳定,其临床修复效果与常规修复流程相似。
文献关键词:
牙种植体,单牙;陶瓷制品;牙冠(假体);随访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流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高胜寒;国丹妮;周永胜;潘韶霞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胜寒;国丹妮;周永胜;潘韶霞-.两种修复流程制作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修复效果的3年临床随访)[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2(03):272-279
A类:
边缘骨丧失
B类:
后牙,氧化锆,单冠修复,修复效果,临床随访,全数字,数字化修复,常规修复,口腔医学,口腔医院,修复科,种植体植入术,即刻,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印模,灌制,实体模型,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软硬组织,组织健康,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机械并发症,并发症情况,Mann,Whitney,Fisher,概率法,存留率,邻接触丧失,螺丝孔,牙种植体,陶瓷制品,牙冠,假体,随访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流程
AB值:
0.2862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