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景观破碎化的西南自然保护区生境保护成效分析
文献摘要:
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破碎化是加速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子,亦是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但从区域尺度上开展的有关自然保护区在阻止景观破碎化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还很有限.本文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4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计算景观破碎度指数,量化分析我国西南102个自然保护区在阻止景观破碎化方面的有效性,并对比不同管理级别、建成时间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组间的成效差异;同时,计算各自然保护区内人类干扰指数,以揭示人类干扰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近25年间,景观破碎化减小的保护区数量多于加剧的数量,体现了一定的生境保护有效性,但总体平均景观破碎度呈上升趋势,说明部分保护区保护生境完整性的能力较差;(2)4种类型保护区的生境保护成效无显著差异;但管理级别和建成时间对其有一定影响,2000年以前,表现为省级优于国家级、1981-1990年优于1958-1980年所建保护区(P<0.01),2000年以后,国家级与省级、1981-1990年与1958-1980年所建保护区保护成效逐渐趋同(P>0.05);(3)人类干扰与景观破碎度的关系具有时段差异性,1990-2000年,两者没有显著相关性,保护区表现出较强的抵消人类干扰的作用;2000-2010年,两者极显著相关,人类干扰很可能是景观破碎化加剧的主导因素;2010-2015年,两者相关性不再显著.而对于人类干扰减小但景观破碎化加剧的保护区,还需考虑自然干扰因素的影响.
文献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景观破碎化;生境保护成效;人类干扰;西南地区
作者姓名:
冷仙;曾源;周键;杨飞龄;叶锦;张纪;武瑞东
作者机构: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650500;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保护生物地理学研究组,昆明650091;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冷仙;曾源;周键;杨飞龄;叶锦;张纪;武瑞东-.基于景观破碎化的西南自然保护区生境保护成效分析)[J].生态学杂志,2022(03):569-579
A类:
生境保护成效
B类:
景观破碎化,南自,自然保护区,成效分析,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丧失,驱动因子,主要威胁,区域尺度,有效性研究,土地覆被数据,景观破碎度,内人,人类干扰指数,示人,对景,分保,有一定影响,趋同,段差,显著相关性,抵消,主导因素,自然干扰,干扰因素,西南地区
AB值:
0.1694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