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上海地电场观测同步异常信号分析
文献摘要:
本文通过对上海地电场观测数据的梳理,从自然电场观测的角度分析了上海及周边地区3次小震前上海地电场台所观测到的不同台站间地电场同步异常信号.讨论了所观测到的地电场地震前兆异常信号的可信度,以及该信号的类型,并与国外学者所观测到的地电场地震前兆信号进行了类比,认为三次地震前所观测到地电场异常信号应为地震电信号.利用观测到的地震电信号分析了相应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要素,认为:(1)3组地震电信号出现时间均与地震发生时间相距在15天以内,这对分析地震发生时刻具有短临时效性;(2)地震电信号对震中位置分析有一定的指向作用,但不能对震中位置做出准确定位;(3)由于3次地震发生的位置比较分散,相关震例积累较少,并且观测容易受到地铁、环境等因素干扰致使无法利用所观测到的地震电信号对地震震级进行分析;(4)地下电性结构的非均匀性和观测系统不稳定等问题是导致地震电信号极化方位和最大振幅发生偏离的主要因素.
文献关键词:
地电场观测;异常信号;地震电信号;极化方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伟;方国庆;赵文舟;龚耀
作者机构:
上海市地震局,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 20006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伟;方国庆;赵文舟;龚耀-.上海地电场观测同步异常信号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22(02):499-510
A类:
地电场观测数据,地震电信号
B类:
同步异常,异常信号,自然电场,周边地区,同台,台站,地震前兆,前兆异常,可信度,国外学者,前兆信号,电信号分析,发生时间,相距,震中位置,位置分析,准确定位,位置比,震例,法利,地震震级,电性结构,非均匀性,观测系统,极化方位,最大振幅
AB值:
0.21898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