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时变重力在地震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展望
文献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大陆地面时变重力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卫星重力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中国开始流动重力监测,尝试探索重力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观测到1975年海城7.3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1981年引进使用高精度Lacoste-Romberg(G)型金属弹簧重力仪,进行中美地震重力合作研究,及以1984年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为主的地震重点监视区高精度流动重力观测实践,观测到1995年中缅边界7.3级和1996年丽江7.0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的重力异常变化.1998年引入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开展中国大陆整体规模的重力场变化监测,获得了 2008年汶川8.0级和于田7.3级等地震前的大尺度重力变化信息,给出了汶川和于田地震中期预测的有效意见.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全国网与区域网加速整合,形成了中国大陆整体重力观测网,对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6.0级以上地震(如芦山7.0级、门源6.4级、呼图壁6.2级、于田7.3级、九寨沟7.0级等地震)均进行了较为成功的中期预测,为地震机理研究和我国中期地震预测水平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指出了我国时变重力监测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时变重力监测资料开展地震研究进行了展望.
文献关键词:
重力观测;时变重力;构造活动;地震前兆;地震预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祝意青;张勇;杨雄;刘芳;张国庆;赵云峰;隗寿春;毛经伦;张松
作者机构: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武汉大学,武汉43007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祝意青;张勇;杨雄;刘芳;张国庆;赵云峰;隗寿春;毛经伦;张松-.时变重力在地震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展望)[J].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2022(03):278-291
A类:
Lacoste
B类:
时变重力,地震研究,进展与展望,中国大陆,卫星重力,邢台,台地,尝试探索,重力变化,地震活动,海城,唐山,级地震,Romberg,弹簧,重力仪,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监视区,流动重力观测,丽江,前震,震中,重力异常,异常变化,绝对重力测量,重力场变化,变化监测,汶川,大尺度,于田地震,中期预测,震后,区域网,观测网,上地,芦山,门源,呼图壁,九寨沟,地震预测,升发,监测资料,构造活动,地震前兆
AB值:
0.35241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