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及以上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性别比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2015-2019年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性别比特征.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我国2015-2019年新诊断发现、诊断年龄≥50岁且经异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分析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男女性别比差异.结果 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由2015年29 765例增至2019年60 591例,其中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占比由2015年12.7%减少至2019年10.6%,商业性伴及非商业临时性伴构成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46.0%、39.5%.随诊断年龄增加,报告病例性别比由50~59岁组1.8增加至60~69岁组2.5、≥70岁组6.8.分不同感染方式,经商业性伴感染病例和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者的性别比分别由50~59岁组的10.4和1.1增至≥70岁组的58.7(Z=38.31,P<0.001)和3.4(Z=51.49,P<0.001),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的性别比稳定于0.2~0.4.结论 我国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中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性别比存在差异.需扩大高风险人群检测、治疗及综合行为干预工作,结合分子流行病学探索≥50岁人群HIV传播链,提高病例发现效率.
文献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老年人;异性传播;性别比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方方;马凯芳;张晓婷;葛琳;蔡畅;秦倩倩;汤后林;李东民
作者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室,北京1022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方方;马凯芳;张晓婷;葛琳;蔡畅;秦倩倩;汤后林;李东民-.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及以上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性别比分析)[J].疾病监测,2022(05):618-622
A类:
B类:
新报告,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感染者,性别比,HIV,AIDS,比特,综合防治,统收,新诊断,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男女性,增至,配偶,固定性伴,商业性,非商业,临时性伴,构成比,随诊,报告病例,经商,感染病,定于,高风险人群,综合行为干预,分子流行病学,传播链,艾滋病患者
AB值:
0.255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