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水稻耐铝毒害生理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酸性土壤中的铝毒害严重限制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因此,提高酸性土壤上农作物的产量,选育和推广耐铝毒的高产品种,开展作物耐铝机理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水稻对铝胁迫表现出优越的耐受性,这主要是因为水稻对铝毒害具有较强的外部斥铝机制和内部忍耐机制.有机酸、活性氧清除系统、植物激素以及其他离子拮抗作用在水稻对铝毒害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水稻耐铝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且易受环境影响.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稻耐铝相关QTL被鉴定,但目前仅有20余个水稻耐铝基因被克隆,它们主要是转录因子、离子转运蛋白、激素输入和输出载体,耐铝相关基因仍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本文概述了水稻耐铝遗传和已报道的耐铝QTL,进而对水稻耐铝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理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水稻耐铝性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文献关键词:
水稻;铝毒害;耐铝遗传;生理机制;分子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邢俊连;彭歆
作者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优质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邢俊连;彭歆-.水稻耐铝毒害生理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22(09):20-30
A类:
耐铝遗传
B类:
水稻,耐铝毒,铝毒害,Oryza,sativa,粮食作物,地壳,金属元素,酸性土壤,高酸,上农,选育,铝胁迫,耐受性,忍耐,有机酸,活性氧清除系统,植物激素,拮抗作用,耐铝性,多基因,数量性状,QTL,余个,耐铝基因,离子转运,转运蛋白,生理机制,分子机理
AB值:
0.255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