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体外冲击波通过调控IGF-1和p-AKT水平促进大鼠骨骼肌损伤的修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水平促进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雄性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自制重物打击装置进行骨骼肌钝挫伤造模。正常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不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后24 h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设定体外冲击波刺激能流密度0.14 mJ/mm
2,频率10 Hz,冲击500次,间隔4 d后再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分别于造模后1、3、5、7 d,对各组大鼠腓肠肌进行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肌纤维排列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和分析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成肌分化抗原(MyoD)1、IGF-1、p-AKTs473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①HE染色显示,模型组较正常组肌细胞排列间隙增大,治疗组可见较多新生单核或多核肌管;相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骨骼肌再生修复作用均优于模型组;②免疫组化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各时间点的Myostatin表达量均明显增加(
P<0.05),且治疗组较模型组的表达均有明显下降(
P<0.05),至7 d时治疗组与正常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免疫印迹检测,模型组在第1天和第3天时的MyoD1表达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正常组(
P<0.01),治疗组各时间点的表达亦明显高于模型组(
P<0.01);模型组的IGF-1和p-AKTs473的表达均高于同时间点的正常组(
P<0.05),且治疗组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
P<0.01)。
结论:体外冲击波可能通过调控IGF-1及p-AKT水平促进骨骼肌损伤的再生修复。
文献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体外冲击波治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激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吕欣;曹宇;周达岸
作者机构: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中心,辽宁 12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吕欣;曹宇;周达岸-.体外冲击波通过调控IGF-1和p-AKT水平促进大鼠骨骼肌损伤的修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04):300-305
A类:
AKTs473
B类:
IGF,骨骼肌损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磷酸化,蛋白激酶,骨骼肌钝挫伤,重物,不作,大鼠造模,不行,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流密度,mJ,mm
,腓肠肌,取材,HE,肌纤维,免疫组化,免疫印迹,western,blot,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成肌分化,分化抗原,较正,肌细胞,多核,肌管,骨骼肌再生,再生修复,修复作用,天时,MyoD1
AB值:
0.23887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