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基于2008—2018年相关面板数据,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2+26"城市碳排放强度,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影响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及空间溢出水平.结果表明:(1)"2+26"城市碳排放强度先后经历了"下降期"和"波动期"两个阶段.(2)城市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强度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北京和河北,而高排放城市大多集中在河南和山西,呈现"两极化"分布格局.从空间分布来看,碳排放强度总体从东北至西南逐渐增加,碳排放强度高的城市与碳排放强度低的城市在空间上分布相对集中.(3)环境规制与经济规模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目前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阻碍碳排放强度的降低,科技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环境规制和经济规模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能源结构表现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余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文献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空间杜宾模型;空间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鹏振;张力元;董会忠
作者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12;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鹏振;张力元;董会忠-.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06):772-776,810
A类:
B类:
京津冀,2+26,城市碳排放,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演变规律,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清单,碳排放系数法,空间杜宾模型,降期,空间集聚特征,多集,南和,两极化,分布格局,北至,强度高,环境规制,经济规模,能源结构,科技投入,模具,空间溢出效应,结构表现
AB值:
0.2224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