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不良结局的预测模型的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的预测因子,构建预测不良结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IVT治疗的346例老年ACI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将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ACI患者IVT治疗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然后利用R软件建立相应的列线图模型。使用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分别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46例入选者中,109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率31.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性出血转化(
OR=15.647,95%
CI:8.913~27.454)、卒中严重程度(中度卒中
OR=3.322,95%
CI:1.414~7.811;中-重度卒中
OR=8.169,95%
CI:4.102~16.258;重度卒中
OR=9.653,95%
CI:5.440~17.121)、卒中相关性肺炎(
OR=2.239,95%
CI:1.134~4.420)、心力衰竭(
OR=2.758,95%
CI:1.424~5.336)是预测老年ACI患者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均
P<0.05)。基于以上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为0.85(95%
CI:0.80~0.89),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平均绝对误差为0.020,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基于症状性出血转化、卒中严重程度、卒中相关性肺炎、心力衰竭这四个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老年ACI患者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预测准确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献关键词:
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列线图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伟;李辉萍;王振;贺国华;胡珏;宋康平;童洋萍;李芳毅;郭洪权;刘新峰
作者机构: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长沙 410004;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长沙 4100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伟;李辉萍;王振;贺国华;胡珏;宋康平;童洋萍;李芳毅;郭洪权;刘新峰-.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不良结局的预测模型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11):1303-1309
A类:
B类:
老年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不良结局,ACI,IVT,预测因子,列线图预测模型,回顾性队列研究,我院,Rankin,mRS,预后不良,建立相应,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区分度,校准度,临床应用价值,入选者,不良率,症状性出血转化,卒中相关性肺炎,心力衰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特征曲线下面积,平均绝对误差,预测准确度
AB值:
0.18072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