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多模态超声对肌少症患者肌肉质量及硬度的临床应用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应用肌骨超声检查肌少症患者腓肠肌内侧头肌肉的质量及硬度,探索肌骨超声对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选取肌少症患者60例为病例组,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24例为对照组。利用二维灰阶超声测量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肌肉厚度、羽状角及肌束长度;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肌肉在放松状态及收缩状态的杨氏模量,比较分析两组间各超声参数差异,分析病例组右侧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与肌少症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超声测值预判肌少症的价值。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右侧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肉厚度(10.0±2.1)mm、羽状角(16.9±3.2)°、肌束长度(30.5±3.2)mm、放松状态及收缩状态杨氏模量值[(11.5±2.2)kPa、(23.2±4.0)kPa]均低于对照组[(14.8±1.2)mm、(21.7±2.5)°、(34.2±1.6)mm、(15.0±1.5)kPa、(30.6±2.8)kPa,
t=10.454、3.612、5.631、6.922、8.173,均
P<0.05],且放松状态杨氏模量值较收缩状态低;肌少症患者肌肉厚度及杨氏模量与年龄呈负相关(
r=-0.307、-0.285,
P<0.05);与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r=0.838、0.761,
P<0.01);肌肉厚度及杨氏模量是肌少症显著相关的因素(
OR=4.576、3.867)。超声检查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诊断肌少症ROC曲线下阈值为:肌肉厚度11 mm、羽状角17°、肌束长度32 mm、放松状态下杨氏模量12.4 kPa,其中肌肉厚度对诊断肌少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佳,分别为86.7%、100%。
结论:超声对腓肠肌内侧头肌肉质量及肌肉硬度的测量,可以量化反映肌肉质量减低及肌肉硬度下降,为肌少症的预判提供影像学指标。
文献关键词:
肌少症;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胜桥;张迎春;王才善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苏州 21500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09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胜桥;张迎春;王才善-.多模态超声对肌少症患者肌肉质量及硬度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05):534-538
A类:
B类:
多模态超声,肌少症,肌肉质量,临床应用研究,肌骨超声检查,腓肠肌内侧头,临床应用价值,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健康老年人,二维灰阶超声,超声测量,肌肉厚度,羽状角,肌束长度,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放松,超声参数,参数差异,超声测值,杨氏模量值,kPa,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肌肉硬度,减低,影像学指标
AB值:
0.1793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