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河西走廊植被水碳通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文献摘要:
河西走廊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发展带,地形多变,生态环境脆弱,在气候急剧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该地区植被水碳通量变化复杂.为探究2000-2020年河西走廊地区的植被生态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别表征植被水、碳通量,探究气候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下2000-2020年河西走廊ET0与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植被水碳通量的主要驱动因素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气候趋于暖湿,土地利用变化加速的背景下,2000-2020年ET0与NPP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平均相对湿度与日照时长分别是ET0与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ET0均值空间格局特征为"西高东低",NPP均值为"南高北低".气候变化加剧了河西走廊地区的植被蒸散发,人类活动使得21年来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小,其对区域植被水碳通量的干预作用大,植被生产力显著增加,因此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文献关键词:
河西走廊;水碳通量;气候;土地利用;生态
作者姓名:
吴昕蕾;范云飞;康德奎;何玉江;王素芬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甘肃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心,甘肃武威733000
引用格式:
[1]吴昕蕾;范云飞;康德奎;何玉江;王素芬-.河西走廊植被水碳通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10):212-225
A类:
水碳通量
B类:
人类活动,中国西北地区,剧变,河西走廊地区,植被生态,生态变化,研究利用,参考作物蒸散量,ET0,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变化特征,驱动因素,暖湿,相对湿度,日照,空间格局特征,西高东,蒸散发,荒漠化,土地面积,干预作用,植被生产力,此生
AB值:
0.2214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