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模型小鼠前脉冲抑制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构建前脉冲抑制(prepulse inhibition,PPI)损伤的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小鼠模型,并探讨奥氮平(olanzapine,OLZ)干预对PPI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C57BL/6孕9 d母鼠尾静脉注射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ilicacid,Poly(I∶C)](6 mg/kg)进行免疫刺激,子代小鼠出生后30~40 d(PND30~40)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方法构建应激模型。根据窝别和性别将子代小鼠分为孕期免疫刺激+青春期应激组(P+S+组)、孕期免疫刺激组(P+S-组)、青春期应激组(P-S+组)和无刺激组(P-S-组),每组18只。其中P+S+组小鼠根据是否给予OLZ分为OLZ干预组(OLZ组)和非OLZ干预组(non-OLZ组),每组9只。分别于造模后和给予OLZ后采用声惊跳反射实验检测小鼠PPI功能状况。采用StatViewVersion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各因素的主效应、交互效应、简单效应。结果:孕期免疫刺激及青春期应激主效应显著( F(1,330)=47.72, P<0.01),且二者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F(1,330)=14.80, 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P+S+组PPI%[(15.42±6.13)%]显著低于P+S-组[(27.33±4.58)%]、P-S+组[(31.17±3.97)%]、P-S-组[(47.14±12.28)%](均 P<0.01)。不同性别间PPI值存在显著差异( F(1,396)=61.94, P<0.01),在雌雄性小鼠中,Prepulse+Pulse中不同强度Prepulse影响下的Pulse惊跳反应强度存在显著差异(( F(1,198)=18.68、18.44, P<0.01),孕期免疫刺激有显著主效应( F(1,198)=32.18、12.58, P<0.01),与青春期应激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F(1,198)=34.54、11.39, P<0.01),按性别作简单效应分析发现,P+S+组雄性小鼠的Prepulse+Pulse的惊跳反应强度(0.47±0.12)显著高于P+S-组(0.36±0.11)、P-S+组(0.25±0.22)与P-S-组(0.31±0.19)(均 P<0.01);P-S+组雌性小鼠的惊跳反应强度显著高于P+S+组和P+S-组、P-S-组( P<0.01)。OLZ能够逆转双重应激小鼠成年期PPI%的下降( F(1,165)=18.24, P<0.01)。OLZ能显著降低双重应激组雄性小鼠的PPI值( F(1,102)=21.81, P<0.01);OLZ能显著升高双重应激组雌性小鼠的PPI值( F(1,102)=4.88, P<0.05)。 结论:OLZ能够逆转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模型小鼠的PPI损伤;在利用声惊跳反射实验评价小鼠PPI功能时,PPI%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对OLZ干预的反应性。
文献关键词:
前脉冲抑制;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动物模型
作者姓名:
陈升东;江坤鸿;牛威;朱晓丽;周蕾;张理义;孔令明;徐亚金
作者机构:
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常州医疗区神经内科,常州 213003;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常州 213003;三明市台江医院医务科,三明 365001
引用格式:
[1]陈升东;江坤鸿;牛威;朱晓丽;周蕾;张理义;孔令明;徐亚金-.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模型小鼠前脉冲抑制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2(02):116-121
A类:
polycytidilicacid,PND30,P+S+,StatViewVersion,Prepulse+Pulse,Prepulse
B类:
奥氮平,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模型小鼠,前脉冲抑制,prepulse,inhibition,PPI,小鼠模型,olanzapine,OLZ,SPF,C57BL,母鼠,鼠尾,尾静脉注射,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免疫刺激,子代,出生后,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孕期,青春期,惊跳,实验检测,功能状况,多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法,主效应,交互效应,雌雄,雄性小鼠,不同强度,雌性小鼠,成年期,实验评价,反应性,动物模型
AB值:
0.210452
相似文献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唐睿;宋洪文;孔卓;艾珂丹·阿合买江;巫思宇;范川;崔官宝;王小平;王玉平;王化宁;王继军;邓伟;安建雄;孙洪强;李达;李则宣;李春波;何红波;周东升;单春雷;郭毅;曹歆轶;崔东红;胡少华;张效初;李凌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合肥 23004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长沙 41001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西安 71003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杭州 310013;潍坊医学院麻醉学院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潍坊 261035;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 100191;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 20024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身心医学科,广州 510370;宁波市康宁医院物理诊疗中心,宁波 315201;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上海 201203;深圳市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 51802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杭州 31000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