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2020-2022年中山口岸不同港区小型哺乳动物及其携带体表寄生虫和病原体监测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监测调查中山口岸4个港区(中山、神湾、小榄和黄圃港区)的小型哺乳动物种类,及其携带媒介昆虫和自然感染鼠类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2020年5月-2022年5月使用笼夜法在中山口岸4个港区捕捉小型哺乳动物,采集其体表寄生虫并提取核酸,然后解剖取肝、脾、肺、肾4种器官的组织提取核酸,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 I)基因扩增引物Bat15310/R6036R和LC01490/HC02198分别对小型哺乳动物和其体表寄生虫进行物种分子生物学鉴定;参照国境口岸检测鼠类病原体的行业标准检测捕获小型哺乳动物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汉坦病毒、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巴尔通体、土拉弗朗西斯菌(土拉菌)的感染情况,并用x2检验对4个港区小型哺乳动物分布以及其携带寄生虫和自然感染病原体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个港区共布放鼠笼1 630笼次,捕获小型哺乳动物48只,平均密度为2.94%,其中中山港区5只,神湾港区24只,小榄港区7只,黄圃港区12只,平均密度分别为1.23%、5.88%、1.73%和2.93%.共检出体表寄生虫34只,分别为虱17只,蛾12只,蚤4匹,蜱1只,小型哺乳动物染虱率10.42%、染螨率12.50%、染蚤率6.25%、染蜱率2.08%,4个港区间小型哺乳动物各类体表寄生虫染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3种共10只小型哺乳动物检测到感染巴尔通体,总阳性率为20.83%,其中黄圃港区巴尔通体阳性率为50.00%、神湾港区为16.67%,中山和小榄港区未检出;从8只黄胸鼠、3只褐家鼠和37只臭鼩中分别检出4、1和5只鼠巴尔通体阳性.检出巴尔通体中4条序列分别鉴定为Bartonella tribocorum、B.queenslandensis、B.phoceensis,6条序列未鉴定到种,鼠种与巴尔通体种类间关联强度为r=0.765.检测鼠疫菌、汉坦病毒、土拉菌及致病性钩体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中山口岸小型哺乳动物密度较高,各港区小型哺乳动物均有体表寄生虫,其中2个港区的小型哺乳动物有自然感染巴尔通体的情况且感染率高,应加强卫生管理及鼠传疾病的防控工作.
文献关键词:
中山口岸;小型哺乳动物;巴尔通体;寄生虫
作者姓名:
李植涛;刘德星;陈健;李婷婷;魏晓雅;岳巧云;甘翔;丁锦颜;刘环宇;邱德义
作者机构:
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510006;中山海关技术中心国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中山528403;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36;广东省化妆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中山528403
引用格式:
[1]李植涛;刘德星;陈健;李婷婷;魏晓雅;岳巧云;甘翔;丁锦颜;刘环宇;邱德义-.2020-2022年中山口岸不同港区小型哺乳动物及其携带体表寄生虫和病原体监测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2(06):793-799
A类:
中山口岸,神湾,Bat15310,R6036R,LC01490,HC02198,tribocorum,queenslandensis,phoceensis,类间关联
B类:
港区,小型哺乳动物,体表寄生虫,病原体,监测分析,监测调查,调查中,小榄,媒介昆虫,自然感染,鼠类,体细胞,细胞色素,亚基,基因扩增,扩增引物,分子生物学鉴定,国境口岸,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巴尔通体,拉弗朗,弗朗西斯菌,感染情况,x2,感染病,布放,山港,共检出,染蚤率,中黄,体阳,未检,黄胸鼠,褐家鼠,臭鼩,Bartonella,致病性钩体,况且,感染率,强卫,卫生管理,防控工作
AB值:
0.19046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