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不同时相增强CT的影像组学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pSPN)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SPN患者的CT图像,其中侵袭性23例、非侵袭性59例。分别在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CT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三维ROI,每个ROI提取1 316个组学特征。将数据集经随机分层抽样法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200%样本合成过采样技术(SMOTE)算法进行过采样,生成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平衡数据用于建立训练模型,将构建的模型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采用连续净重分类改善度(NRI)和综合区分改善度(IDI)评估不同模型对分类效能的改善能力。结果:经过特征筛选,保留2、6、3个特征分别构建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模型,基于单独期相与联合时相模型共建立7个模型,除平扫模型外,其他模型预测pSPN侵袭性的AUC均>0.800。单期相中动脉期模型具有最优的鉴别效能,在SMOTE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13和0.873。在联合期相模型中,动脉-静脉期模型的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最高,为0.934和0.913。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平扫-动脉-静脉期联合模型的AUC与动脉-静脉期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在验证集中,相较动脉-静脉期联合模型,进一步联合平扫不能获得正向分类改善(NRI、IDI均<0)。 结论:动脉期CT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好的术前预测pSPN侵袭性的性能,联合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影像组学模型可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
文献关键词:
胰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影像组学;实性假乳头状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文鹏;刘思耘;李莉明;韩懿静;梁盼;吕培杰;高剑波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郑州 450052;GE医疗精准医学研究院(中国),北京 10017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文鹏;刘思耘;李莉明;韩懿静;梁盼;吕培杰;高剑波-.基于不同时相增强CT的影像组学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22(01):55-61
A类:
pSPN
B类:
不同时相,影像组学,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肿瘤侵袭性,性行为,预测价值,郑州大学,经术,术后病理,非侵袭性,平扫,动脉期,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分层抽样法,训练集,验证集,过采样技术,SMOTE,训练模型,操作特征,分析评估,预测性能,Delong,净重,重分类,NRI,综合区,IDI,改善能力,特征筛选,建平,相与,单期,相中,鉴别效能,联合模型,术前预测,胰腺肿瘤,体层摄影术,线计算,实性假乳头状瘤
AB值:
0.29305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