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在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患者资料。在红外血管成像仪辅助下,根据Goldschlager分型中的Ⅲ型设计合适的静脉皮瓣血管走行,放大镜辅助下切取皮瓣,将游离的静脉皮瓣移植于受区创面。术后观察皮瓣修复情况,包括皮瓣血运、颜色、质地、成活情况,患指屈、伸活动度和前臂供区外观。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7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9~68岁,平均34.6岁。共设计切取18个皮瓣,皮瓣大小为2.0 cm ×3.0 cm ~ 8.0 cm × 9.0 cm。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8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水疱,予抬高患肢保持水疱完整性,术后1周皮瓣水疱消退;7个皮瓣术后2 d出现淤血情况,经抬高患肢、拆除部分缝线等常规处理2周后逐渐自行消退;1个皮瓣术后1周出现渐进性低灌注状态,经保温、抗凝、扩血管及高压氧对症处理后无明显改善,最终坏死。完全成活17个皮瓣,完全坏死1个皮瓣。所有成活皮瓣无臃肿,外观佳,2例植皮区色素沉着,患指屈、伸活动度良好。16例(除去1例完全坏死皮瓣)成活皮瓣的患者手部功能评价结果:优11例,良5例。结论: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无创、操作简单、直观精确等优点,可实现直视下快速设计静脉皮瓣,是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的得力辅助工具。
文献关键词:
外科皮瓣;红外线;静脉;移植;动脉化静脉皮瓣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宝龙;闫合德;罗小斌;周飞亚;褚庭纲;吴志鹏;李志杰;高伟阳
作者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显微外科,温州 325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宝龙;闫合德;罗小斌;周飞亚;褚庭纲;吴志鹏;李志杰;高伟阳-.红外血管成像技术在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2(08):926-934
A类:
动脉化静脉皮瓣,Goldschlager
B类:
血管成像技术,皮瓣游离移植,温州,显微外科,移植修复,手部创面,血管成像仪,放大镜,下切,皮瓣移植,后观,皮瓣修复,成活,活动度,前臂,供区,区外,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外科学,上肢,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术后随访,皮瓣术,水疱,抬高,持水,周皮,消退,淤血,血情,拆除,缝线,常规处理,渐进性,低灌注,抗凝,管及,高压氧,臃肿,植皮,色素沉着,除去,死皮,手部功能,功能评价,非接触,无创,直视,快速设计,得力,辅助工具,外科皮瓣,红外线
AB值:
0.2990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