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修复Wagner 3级或4级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修复Wagner 3级或4级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0月—2022年1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创面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38~66岁,平均52岁;Wagner 3级者5例、Wagner 4级者7例。对创面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控制感染,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3 cm×6 cm~28 cm×11 cm。然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其中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支或肌间隙支单块皮瓣修复者4例、分叶皮瓣修复者1例、双侧皮瓣串联修复者1例、嵌合股外侧肌肌瓣修复者6例,组织瓣切取面积为9 cm×7 cm~21 cm×10 cm;供受区血管吻合方式均为端端吻合,必要时进行增压处理。对10例患者的供区创面行美容减张缝合,对2例患者供区创面采用头部刃厚皮修复。术后,记录创面修复情况。于创面愈合后,检测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随访时,观察供区创面愈合情况与受区瘢痕形成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CT血管造影检测患肢血流灌注情况并进行对比。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行走能力情况。结果:9例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良好;2例患者受区皮瓣在术后第5天发生感染,对创面行敞开引流、控制炎症后进行Ⅱ期缝合修复;1例患者移植的串联皮瓣远端于术后第4天逐渐出现组织变紫样坏死,清创后行植皮修复。创面愈合后,所有患者的餐后2 h血糖值均控制在8~12 mmol/L。随访6个月~1年,3例患者足底受压区出现局部破溃,经减压+换药或移植皮瓣修复后愈合,其余9例患者受区未出现破溃;患足创面愈合后,局部外观饱满,移植皮瓣血运良好,与周围组织契合良好,耐磨,但感觉迟钝。随访期间,10例患者行直接缝合的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2例患者行植皮修复的供区皮片完全成活。与术前患肢足踝关节段主干血管通畅相比,术后6个月患足皮瓣移植区血管网形成。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能自主行走,4例患者能拄拐行走。结论: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修复Wagner 3级或4级糖尿病足创面能缩短病程、改善局部血流,效果良好。
文献关键词:
糖尿病足;外科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Wagner分级;创面修复
作者姓名:
杨力;李科霖;庞远翔;周文昌
作者机构: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外科,玉林 537000
引用格式:
[1]杨力;李科霖;庞远翔;周文昌-.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修复Wagner 3级或4级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效果)[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12):1148-1155
A类:
串联皮瓣
B类: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Wagner,糖尿病足创面,观察性研究,玉林市,入选标准,中男,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引流控制,控制感,创面面积,游离移植,移植修复,肌间隙,皮瓣修复,修复者,分叶皮瓣,嵌合,合股,肌瓣,血管吻合,吻合方式,端端吻合,增压,供区创面,美容,刃厚皮,创面修复,创面愈合,餐后,血糖水平,愈合情况,瘢痕形成,血管造影,血流灌注,行走能力,术后创面,敞开,缝合修复,远端,后行,植皮修复,血糖值,足底,受压,现局,破溃,换药,饱满,周围组织,耐磨,迟钝,接缝,遗留,线性瘢痕,皮片,成活,足踝,踝关节,节段,干血,通畅,皮瓣移植,血管网,自主行走,局部血流,外科皮瓣
AB值:
0.3123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