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超短回波时间T 2*成分分析技术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跟腱形态及生化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超短回波时间(UTE)-T 2*成分分析技术在参加马拉松赛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跟腱形态及生化变化动态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招募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广东省珠海市业余马拉松运动员29名,其中男25名,女4名,年龄24~50(40±6)岁。所有运动员于马拉松赛前1周、赛后48 h内及赛后1个月分别接受双侧跟腱MRI检查,采用常规T 1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压脂序列和不同回波时间(TE)的UTE序列对跟腱的形态及信号进行评估,采用UTE-T 2*序列对跑步后跟腱生化的改变进行动态定量分析。UTE-T 2*序列获得单成分分析值(T 2* M)和双成分分析的短T 2*成分值(T 2* S)和长T 2*成分值(T 2* L)以及百分比值。在跟腱矢状位图像上测量跟腱整体的数值,并把跟腱等分为3个亚区分别测量(跟腱连接段、跟腱中间段、跟腱插入段),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勾画感兴趣区。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法对2名放射科医生的定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非参数的Friedman M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亚区T 2* M、T 2* S、T 2* L和百分比值的差异;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距离、不同跑姿、不同配速及不同训练量的赛后48 h与赛前T 2* S的变化差异(ΔT 2* S),其中ΔT 2* S为赛后48 h T 2* S值与赛前T 2* S值的差值。 结果:在短TE(TE≤0.6 ms)的序列上,跟腱腱病可表现为高信号区域出现散在点状低信号。2名放射科医师对跟腱的T 2* M、T 2* S、T 2* L和百分比值测量的一致性好,ICC值分别为0.96、0.94、0.83和0.94。跟腱的整体、跟腱连接段及跟腱中间段的T 2* S值在马拉松运动后48 h均轻度升高,运动1个月后减低[0.49(0.45,0.59)比0.54(0.49,0.59)比0.53(0.49,0.57),0.48(0.44,0.54)比0.53(0.47,0.58)比0.50(0.46,0.57),0.48(0.43,0.58)比0.54(0.47,0.59)比0.52(0.46,0.57);均 P<0.05],T 2* M、T 2* L和百分比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的跑姿中,前中脚掌着地者跟腱整体ΔT 2* S高于后脚掌着地者[0.03(-0.05,0.07)比-0.03(-0.17,0.11), P = 0.001]。 结论:UTE-T 2*的双成分分析技术对运动前后的跟腱形态动态变化监测优于单成分分析,其T 2* S对跟腱内化学成分的细微变化更加敏感。
文献关键词:
运动医学;跟腱;马拉松;磁共振成像;超短回波时间;成分分析
作者姓名:
方义杰;朱诞恬;吴文浩;郭栓栓;俞文君;李葳;洪国斌;马亚军;李绍林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影像医学部放射科,珠海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防治中心,珠海 519000;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放射科,CA 9203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方义杰;朱诞恬;吴文浩;郭栓栓;俞文君;李葳;洪国斌;马亚军;李绍林-.超短回波时间T 2*成分分析技术在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跟腱形态及生化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J].中华医学杂志,2022(09):629-635
A类:
B类:
超短回波时间,T ,成分分析技术,在业,业余,马拉松运动,运动员,跟腱,变化动态,UTE,马拉松赛,招募,广东省珠海市,中男,赛前,赛后,质子密度,密度加权,跑步,矢状位,位图,亚区,连接段,中间段,放射科医师,勾画,感兴趣区,ICC,一致性检验,非参数,Friedman,不同时间点,Wilcoxon,秩和检验,不同距离,配速,训练量,ms,列上,腱病,点状,低信号,减低,脚掌,着地,后脚,动态变化监测,细微,微变,运动医学,磁共振成像
AB值:
0.23459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