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伪结核棒状杆菌pld基因无痕缺失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
文献摘要:
伪结核棒状杆菌是一种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的兼性胞内寄生病原,主要引起被感染动物慢性化脓性炎症反应.[目的]为进一步评价磷脂酶D基因(pld)在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致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在不引入外源基因情况下,构建伪结核棒状杆菌pld无痕缺失株.通过比较pld缺失株和野生株的菌落形态及生长曲线、体外对巨噬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其在胞内的繁殖情况以及体内感染小鼠致死率及促炎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研究pld与该病原感染致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无痕缺失pld对伪结核棒状杆菌的菌落形态及生长无明显影响.与野生株ATCC 19410和XH02相比,ATCC 19410Δpld和XH02Δpld失去了与马红球菌ATCC 6939的协同溶血功能,所感染巨噬细胞的LDH释放水平显著下降,胞内细菌数量显著降低;体内试验发现ATCC 19410Δpld对小鼠的致死率、肝脏和脾脏载菌量以及腹水及脏器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ATCC 19410.[结论]成功构建了伪结核棒状杆菌pld无痕缺失株.证实pld在该病原体外感染引发巨噬细胞死亡以及体内感染小鼠致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关键词:
伪结核棒状杆菌;pld无痕缺失;巨噬细胞;小鼠;致病性;炎症因子
作者姓名:
赵夏薇;李晓霞;袁永丰;宋艳;杨睿;易文毅;谭静梅;宋振辉;王芝英;周作勇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重庆402460;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402460;重庆市兽医科学工程研究中心,重庆402460;西南大学医学院免疫研究中心,重庆40246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夏薇;李晓霞;袁永丰;宋艳;杨睿;易文毅;谭静梅;宋振辉;王芝英;周作勇-.伪结核棒状杆菌pld基因无痕缺失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J].微生物学报,2022(09):3387-3398
A类:
pld,XH02
B类:
伪结核棒状杆菌,无痕,缺失株,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兼性,胞内寄生,生病,慢性化,化脓性,磷脂酶,同源重组,重组技术,外源基因,野生株,菌落形态,生长曲线,巨噬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致死率,促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分泌,泌水,病原感染,ATCC,红球菌,溶血,所感,放水,细菌数量,体内试验,脾脏,载菌量,腹水,脏器,细胞因子水平,病原体,外感,细胞死亡
AB值:
0.24276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