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春季黄芩质量形成与生态因子和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关系
文献摘要:
为研究春季黄芩质量变化及外界环境因素和内在关键酶基因表达对其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4种单体黄酮类化合物和总黄酮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黄芩苷合成途径中9种关键酶基因(PAL、C4H、4CL、CHS、CHI、FNS、F6H、UBGAT、GUS)表达量,并同时记录环境参数.从药效成分含量变化方面看,春季对二年生黄芩进行采收时应选择在5月末至6月初;影响二年生春季黄芩根部药效成分积累较大的关键酶基因为CHI、GUS、4CL和PAL;土壤温度、空气温度(Ta)、空气湿度(RH)、最低空气温度(TaMin)与春季二年生黄芩根部药效成分的积累关系较大,最高空气温度(TaMax)、降雨和土壤含水量(SWC)对其也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光照和短时强降雨影响不大;土壤中的水分和温度对黄芩药效成分的积累有重要影响,春季土壤中水分与温度对黄芩根部质量的影响不同,土壤温度相比于SWC影响较大.试验明确了二年生黄芩春季采收的时间及其药效成分积累与生态因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关系,为指导黄芩药材质量的提高和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关键词:
黄芩;黄酮类化合物;生态因子;关键酶;基因表达;药材质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甜;程林;杨林林;韩梅;李佳思;杨利民
作者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省部共建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长春13011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甜;程林;杨林林;韩梅;李佳思;杨利民-.春季黄芩质量形成与生态因子和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关系)[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2(05):557-566
A类:
F6H,UBGAT,TaMin,TaMax
B类:
生态因子,关键酶基因表达,质量变化,外界环境,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黄酮类化合物,总黄酮含量,黄芩苷,合成途径,PAL,C4H,4CL,CHS,CHI,FNS,GUS,并同,环境参数,药效成分,成分含量,含量变化,二年生,应选,月末,月初,根部,土壤温度,空气湿度,RH,低空,最高空气温度,土壤含水量,SWC,短时强降雨,降雨影响,验明,药材质量,最佳采收期
AB值:
0.2409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