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施量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评价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稳定性和固碳(C)潜力的影响,通过C3源(种植大豆)暗棕壤施用C4源(玉米秸秆)生物炭2年的盆栽试验,基于团聚体多级层次结构尺度,研究了施用6(BC6),12(BC12),24(BC24)t/hm2生物炭对土壤以及不同粒径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探讨不同施量生物炭对SOC的物理化学保护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提高总SOC含量16.5%~32.4%,>2 mm大型大团聚体(LMA)及其闭蓄态微团聚体(LMIo和SMIo)质量比例,分别显著增加29.43%~53.30%和24.00%~35.86%,其SOC分别显著增加14.00%~38.69%和13.83%~34.87%;>2 mm和2~0.25 mm大团聚体(LMA和SMA)、0.25~0.053 mm游离微团聚体(MI)和未团聚的粉/黏粒(NA-SC)等组分中的矿物结合态SOC分别显著提高14.68%~15.96%,11.51%~17.59%,9.80%~20.55%和16.56%~64.21%;>2 mm和2~0.25 mm大团聚体中粗颗粒有机质(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以及闭蓄态、游离态微团聚体中轻组的细POM均显著增加.另外,不同施量生物炭提高了各级水稳性团聚体δ13C值,生物炭源-C在各级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配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而增加.因此,施用不同数量生物炭可促进土壤团聚体对SOC的物理化学保护,对提高SOC的数量与稳定性、促进团聚体的形成以及实现C封存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文献关键词:
生物炭;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密度分组;δ13C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高尚志;刘日月;窦森;关松
作者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春13011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尚志;刘日月;窦森;关松-.不同施量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2(04):421-430
A类:
BC24,物理化学保护,LMIo,SMIo
B类:
生物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施用,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SOC,固碳,C3,大豆,暗棕壤,C4,玉米秸秆,盆栽试验,层次结构,BC6,BC12,hm2,不同粒径,有机碳组分,保护机制,加生,大团聚体,LMA,微团聚体,SMA,黏粒,NA,SC,结合态,粗颗粒,有机质,Particulate,matter,POM,游离态,水稳性团聚体,13C,封存,密度分组
AB值:
0.2995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