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无机砷在海带中的富集及氧化胁迫效应
文献摘要:
本研究采用海带孢子体幼苗为实验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s(Ⅲ)和As(V)(0.2、0.4、0.8、1.6 μmol/L)培养液进行循环水养殖,以研究不同价态无机砷在海带中的积累以及对其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砷暴露组中海带总砷含量较高,As(Ⅲ)暴露下海带中总砷含量随时间增加,在28 d时达到最大值;As(V)暴露下海带中总砷含量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28 d时除最高浓度组外均显著高于初始值(P<0.05).实验结束时As(V)暴露组海带中总砷含量显著低于As(Ⅲ),说明无机砷暴露下海带孢子体幼苗对亚砷酸盐的积累大于砷酸盐.无机砷暴露下海带中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分别呈先降低后升高和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所有处理组海带中H2O2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砷暴露下升高,但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无机砷对酶活性产生了 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酶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第1天时显著高于其他取样时间酶活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砷影响减弱,SOD酶活性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海带能够积累海水中无机砷,且对As(Ⅲ)的积累能力较强,砷作用下虽然会对海带抗氧化防御系统产生一定的损伤,但其通过自我调节降低了砷的毒害作用.
文献关键词:
无机砷;海带;富集;氧化损伤;抗氧化活性
作者姓名:
孙琰晴;徐东;李斌;陈丽竹;张明亮;叶乃好;胡顺鑫;李焕军;尼志杰;乔瑞光;相智巍
作者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生物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201306;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2640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琰晴;徐东;李斌;陈丽竹;张明亮;叶乃好;胡顺鑫;李焕军;尼志杰;乔瑞光;相智巍-.无机砷在海带中的富集及氧化胁迫效应)[J].海洋湖沼通报,2022(06):57-63
A类:
B类:
无机砷,海带,氧化胁迫,胁迫效应,用海,孢子体,幼苗,实验材料,培养液,循环水养殖,同价,价态,抗氧化防御系统,砷暴露,暴露组,中海,总砷含量,下海,初始值,亚砷酸盐,H2O2,先降,高再,再降,过氧化氢酶,CAT,暴露时间,天时,稳定状态,自我调节,毒害作用,氧化损伤,抗氧化活性
AB值:
0.2220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