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微囊藻毒素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氧化损伤研究
文献摘要:
在水温(22±1)℃、pH 8.0~8.5、溶解氧7~8 mg/L下,对体质量(16.0±1.0)g凡纳滨对虾注射浓度为3.52×10-4 mmol/kg的微囊藻毒素20μL.分别于注射后0、2、4、8、16、24、48、72 h测定凡纳滨对虾死亡率,并取肝胰腺组织,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种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研究微囊藻毒素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相关免疫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注射微囊藻毒素后,凡纳滨对虾72 h死亡率为13.33%;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8 h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于72 h达到最大值(4.02±0.02)nmol/mg(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72 h内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分别在2、4、8 h达到最高,随后活性逐渐降低,16 h后逐渐低于对照组,且活性均于72 h达到最低值.试验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导致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质过氧化反应逐渐增强并抑制凡纳滨对虾抗氧化相关酶活性,造成氧化应激,72 h内便会造成肝胰腺严重氧化损伤.
文献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微囊藻毒素;抗氧化酶
作者姓名:
黄兰英;张达娟;张树林;毕相东;戴伟
作者机构:
天津农学院 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兰英;张达娟;张树林;毕相东;戴伟-.微囊藻毒素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氧化损伤研究)[J].水产科学,2022(06):1017-1022
A类:
B类:
微囊藻毒素,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氧化损伤,水温,溶解氧,胰腺组织,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相关免疫,免疫酶活性,nmol,过氧化物酶活性,渐低,最低值,脂质过氧化反应,氧化相
AB值:
0.1422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