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黄河三角洲不同生境下芦苇磷的累积和分配过程
文献摘要:
为阐明不同生境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芦苇磷(P)的累积和分配过程的影响,于2016年5-11月,选取新生芦苇湿地和退耕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芦苇植物体各器官与枯落物的生物量和P含量.结果 表明:①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内芦苇各器官生物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枯落物生物量符合指数型增加模型,退耕湿地内的芦苇生物量高于新生湿地.②生长期,新生湿地和退耕湿地内芦苇各器官P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叶>茎>根;衰退期,芦苇各器官P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根>叶>茎.叶和茎中P含量波动变化较为明显.两种生境条件下,芦苇地上和地下部分P储量比例在各时期差异不明显.根不仅是芦苇生长季后期P的主要累积器官,还是其整个生长季中主要的P储库.③生长季初期,退耕湿地内芦苇的生长速率(AGR)和P累积速率(Rp)均处在较高水平,出现季节性淹水后开始下降.由于潮汐和淹水影响,新生湿地内芦苇的AGR和Rp变化相对剧烈.滨海湿地生境对芦苇生物量、P含量、累积量、累积速率和分配潜在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借鉴.
文献关键词:
芦苇;生境;磷;累积;分配;黄河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屈凡柱;孟灵;于君宝;夏江宝;李学平
作者机构:
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滨州256600;鲁东大学,滨海生态研究院,烟台264025;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264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屈凡柱;孟灵;于君宝;夏江宝;李学平-.黄河三角洲不同生境下芦苇磷的累积和分配过程)[J].环境科学学报,2022(01):47-55
A类:
B类:
黄河三角洲,不同生境,累积和,滨海湿地,湿地芦苇,芦苇湿地,植物体,各器官,枯落物,生物量,新生湿地,退耕湿地,官生,指数型,生长期,衰退期,叶和茎,波动变化,生境条件,地上和地下部,储量,生长季,储库,季初,生长速率,AGR,Rp,淹水,潮汐,水影,湿地生境,潜在影响,湿地保护,恢复工作,理论借鉴
AB值:
0.3085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