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3种柽柳灌丛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文献摘要:
研究河口湿地不同类型柽柳灌丛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植被演替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河口湿地生态保护及土壤改良的科学规律.以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柽柳-碱蓬(Tamarix-Suaed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和柽柳-禾草(Tamarix-Gramineae)3种灌丛群落类型,分析各群落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柽柳灌丛群落演替对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探讨土壤有机碳与盐分、水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种柽柳灌丛土壤有机碳的浓度随演替进程而增加,以柽柳-禾草群落最高,柽柳-碱蓬群落最低;且有机碳浓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均呈现出与灌丛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并以0—10 cm土层表现最为明显.(2)3种柽柳灌丛冠幅下土壤有机碳均有明显的聚集性,柽柳-禾草与柽柳灌丛最大富集系数出现在0—10 cm土层,分别为1.93和1.48;而柽柳-碱蓬灌丛最大富集系数在30—40 cm土层,为1.23.(3)柽柳-禾草灌丛与柽柳灌丛土壤有机碳表现出一定的冠幅边缘聚集性,最大富集系数为0—10 cm土层的1.24和1.22;柽柳-碱蓬群落冠缘有机碳富集性不明显,最大富集系数为1.04.(4)3种柽柳灌丛土壤电导率均呈现出与灌丛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而土壤水分表现出与灌丛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且随演替进程土壤电导率有降低的趋势,而含水率呈升高的趋势,但3种柽柳灌丛pH差异并不显著;3种柽柳灌丛土壤有机碳与电导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土壤含水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pH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文献关键词:
柽柳;灌丛;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黄河三角洲;演替
作者姓名:
王浩;陈永金;刘加珍;万波;张丽
作者机构:
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浩;陈永金;刘加珍;万波;张丽-.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3种柽柳灌丛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22(01):9-16
A类:
B类: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柽柳灌丛,土壤有机碳,河口湿地,空间分布规律,植被演替,湿地生态,土壤改良,碱蓬,Tamarix,Suaeda,chinensis,禾草,Gramineae,灌丛群落,群落类型,空间分布特征,群落演替,盐分,土层深度,丛中,中心距,冠幅,下土,聚集性,大富,富集系数,数出,土壤电导率,土壤水分,土壤含水率
AB值:
0.1830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