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初中生近视发生与预防行为因素及HAPA和TPB理论阶段非连续检验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了解初中生近视发生在个体特征与用眼行为的差异,分析健康行为程式模型(HAPA)与计划行为理论(TPB)变量在近视预防行为的阶段特征.方法 于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4859名初中生进行在线或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有近视及近6个月发生近视的人数分别为3013人(62%)、994人(20.5%).女生、高年级、父母有近视的初中生近视发生率高(均P< 0.001).学习日睡眠时间、学习日或休息日课后看书写作业时间、每天2h户外活动、学习日课间走出教室、假日与父母朋友户外活动、注意读写姿势和读写休息与近视发生明显相关(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生、高年级、父母有近视、低频率的每天2h户外活动和读写后休息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近视预防行为在前意向者为1543人(31.8%),意向者为1433人(29.5%),行动者为1883人(38.3%).男生、低年级学生更多处于行动阶段(均P< 0.001).除了风险认知在意向者和行动者之间无差异外,其他社会认知变量及近视预防行为水平均为行动者高于意向者、前意向者(P<0.01).等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行为态度、行动自我效能是前意向阶段的主要预测变量,风险认知、主观规范、行动自我效能是意向阶段的主要预测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动与应对自我效能、行为计划与应对是行动阶段的主要预测变量,模型解释力分别为15%、12%、20%.结论 初中生近视发生率存在个体特征、用眼行为差异;社会认知变量对近视预防行为呈现阶段特征.
文献关键词:
近视;健康行为程式模型(HARA);计划行为理论(TPB);初中生
作者姓名:
钟苗;许少敏;孙彩军
作者机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303;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深圳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钟苗;许少敏;孙彩军-.初中生近视发生与预防行为因素及HAPA和TPB理论阶段非连续检验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2(01):33-38
A类:
意向者,HARA
B类:
初中生,预防行为,HAPA,TPB,非连续,检验分析,个体特征,用眼行为,健康行为,程式,计划行为理论,近视预防,阶段特征,整群抽样,抽样方法,线或,现场问卷,女生,高年级,睡眠时间,休息日,看书,写作业,作业时间,2h,户外活动,课间,教室,假日,读写姿势,logistic,低频率,行动者,男生,低年级学生,多处,风险认知,社会认知,行为态度,自我效能,预测变量,主观规范,模型解释,解释力,行为差异
AB值:
0.2731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