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香港特别行政区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
文献摘要:
目的: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2至3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转诊医院收治的107例香港特别行政区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转归、疫苗接种状况等资料。根据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感染组和症状感染组,按照感染年龄将患儿分为<3岁、3~<6岁和6~<18岁组,根据疫苗接种状态将3~<18岁患儿分为未接种组、接种1剂次组、接种2剂次组。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采用相对危险度(
RR)评估不同年龄患儿接种疫苗对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保护作用。
结果:107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中男66例、女41例,感染年龄10(5,14)岁。无症状感染组29例、症状感染组78例,2组间感染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14)比10(5,14)岁,
Z=0.49,
P>0.05];症状感染组中无重型患儿。107例患儿住院时间为(18±6)d,症状感染组住院时间长于无症状感染组[(19±6)比(16±7)d,
t=0.17,
P=0.030]。82例(76.6%)患儿有明确的确诊病例接触史,其中81例(75.7%)与家庭内传播关联。症状感染组患儿中常见症状为发热57例(73.1%),咳嗽20例(25.6%)。74例患儿接受胸部CT检查,17例(23.0%)表现轻度异常。83例患儿接受外周血检查,23例(27.7%)白细胞计数<4×10
9/L,3例(3.6%)C反应蛋白>8.0 mg/L,6例(7.2%)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92例3~<18岁患儿中,未接种组31例、接种1剂次组34例、接种2剂次组27例。末次接种与确诊感染的时间间隔为2.2(0.6,6.0)个月。末次接种与确诊感染的时间间隔在接种2剂次疫苗组中长于接种1剂次疫苗组[6.0(4.5,7.3)比0.7(0.3,2.0)个月,
Z=3.59,
P<0.001)]。症状感染组3~<18岁接种2剂次疫苗较未接种疫苗患儿的感染风险降低45%(
RR=0.55,
95%CI 0.35~0.87)。107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结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通常轻型或无症状。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株的主要模式。3~<18岁儿童接种2剂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对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引起的疾病提供部分保护作用。
文献关键词: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马文洁;王相诗;田鹤;朱燕凤;魏仲秋;徐君;朱启镕;曾玫
作者机构: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上海 2011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文洁;王相诗;田鹤;朱燕凤;魏仲秋;徐君;朱启镕;曾玫-.香港特别行政区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J].中华儿科杂志,2022(06):539-544
A类:
B类:
香港特别行政区,输入性,Omicron,染患,回顾性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转诊,转归,疫苗接种,无症状感染,未接,Mann,Whitney,秩和检验,相对危险度,RR,接种疫苗,儿童感染,中男,年龄差异,确诊病例,庭内,常见症状,咳嗽,胸部,血检,白细胞计数,10
,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时间间隔,感染风险,风险降低,轻型,主要模式,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分保,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AB值:
0.186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