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环境DNA技术与传统捕捞揭示崇明岛内河鱼类多样性
文献摘要: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其内河网密布,鱼类资源众多,但违规捕捞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崇明岛鱼类资源.鱼类多样性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评估上海崇明岛内鱼类资源、揭示鱼类多样性,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崇明岛内河设置24个采样位点,利用环境DNA(eDNA)技术与传统捕捞手段,每个季度进行了1次共4次采样调查.调查共检出13个目级阶元的78种鱼类,其中鲤形目最多,约占44%.基于捕获鱼类样本计算的全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2.08,基于eDNA数据计算的全年香农-威纳样性指数值为2.96,表明崇明岛具有较丰富的鱼类多样性.两种方法检测出共同的优势种为鳊(Parabramis pekinensi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大鳍(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表明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结构由淡水鱼类主导.主坐标分析和PERMANOVA检验结果显示东-西部群落鱼类组成存在差异(R2=0.1012,P=0.0276).研究结果亦表明eDNA技术可以作为传统鱼类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本研究为崇明岛内河鱼类资源现存状况、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文献关键词:
eDNA;崇明岛;生态调查;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凌岚馨;范共;胡云;黄俊满;李晨虹
作者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凌岚馨;范共;胡云;黄俊满;李晨虹-.环境DNA技术与传统捕捞揭示崇明岛内河鱼类多样性)[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06):1434-1444
A类:
B类:
捕捞,崇明岛,岛内,内河,河鱼,鱼类多样性,于长江,长江入海口,河网,密布,鱼类资源,违规,屡禁不止,水生态环境保护,上海崇明,eDNA,采样调查,共检出,鲤形目,香农,多样性指数,数据计算,指数值,优势种,Parabramis,pekinensis,Pseudobrama,simoni,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虾虎鱼,Rhinogobius,giurinus,Acheilognathus,macropterus,鱼类群落结构,淡水鱼类,主坐标分析,PERMANOVA,落鱼,鱼类组成,资源调查,辅助手段,基础资料,生态调查
AB值:
0.39877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