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秦岭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历史变化
文献摘要:
秦岭黑河是西安市主要水源地,其水生生态环境直接影响西安市乃至周边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可持续性发展.为分析秦岭黑河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揭示生态环境改变对鱼类群落的影响,本研究结合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于2018年和2019年的1月、5月、7月和11月对黑河流域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鱼类7020尾,隶属3目5科16属17种,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最多,占种类总数的82.35%.在生态类型方面,产黏性卵、杂食性和底栖性鱼类在黑河鱼类中占多数,分别为总种类数的76.47%、64.71%和64.71%.流域中鱼类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鱼类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物种数(S)(12~1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1.55~1.88)、Pielou均匀度指数(J)(0.56~0.66)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1.54~2.15),同时通常夏季鱼类多样性指数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和NMDS分析可得,黑河鱼类可划分为Ⅰ~Ⅲ共3个群落,其中群落Ⅰ由水库生境鱼类组成,群落Ⅱ和Ⅲ由峡谷生境鱼类组成.ABC曲线分析显示,不同季节中数量优势度曲线都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W统计值范围为-0.146~-0.181,秋季最高,其次为冬季和春季,夏季最低.与历史资料相比,201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的鱼类调查结果相似性指数为中等不相似(0.46).研究结果表明,秦岭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推测水库建设和生境破坏是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文献关键词:
鱼类群落;生态类型;历史变化;黑河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边坤;张建禄;苟妮娜;靳铁治;郭林文;王开锋
作者机构:
陕西省秦岭珍稀濒危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2;陕西省宁东林业局,陕西西安710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边坤;张建禄;苟妮娜;靳铁治;郭林文;王开锋-.秦岭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历史变化)[J].中国水产科学,2022(08):1210-1222
A类:
秦岭黑河,Phoxinus,峡谷生境
B类:
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历史变化,西安市,水源地,周边地区,可持续性发展,河鱼,群落结构特征,历史资料,实地调查,集鱼,鲤形目,Cypriniformes,生态类型,黏性,杂食性,底栖,占多数,优势种,lagowskii,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鱼类多样性指数,物种数,Shannon,Wiener,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常夏,NMDS,鱼类组成,ABC,不同季节,优势度,度曲,生物量,水库建设
AB值:
0.2971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