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3月—2019年9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15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8~60岁。入院时创面面积为3.0 cm×3.0 cm~9.0 cm×8.0 cm。术前行3D-CTA检查,选择血管蒂长度合适、血流灌注好的腓动脉穿支血管。根据创面面积及3D-CTA检查定位的腓动脉穿支血管情况,设计及切取大小为3.5 cm×3.5 cm~9.5 cm×8.5 cm腓动脉穿支皮瓣,皮瓣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并与创面的神经吻合。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大腿中厚皮覆盖。观察术前3D-CTA检查拟切取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类型、管径、穿出位置与术中实际探测情况是否一致,记录皮瓣切取时长和术后皮瓣成活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指导患者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足部功能,观察供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该组患者术中探测到拟切取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类型为肌间隔穿支者12例、肌皮穿支者2例、肌肉-肌间隔穿支者1例,与术前3D-CTA检查结果一致。术前3D-CTA测量的腓动脉穿支血管管径为(1.38±0.17)mm,与术中测量的(1.40±0.19)mm相近(
t=0.30,
P>0.05);术前3D-CTA测量的穿支起始点至小腿外缘水平距离为(42±6)mm,穿支起始点至外踝尖水平的垂直距离为(219±14)mm,分别与术中测量的(43±6)、(221±15)mm相近(
t值分别为0.46、0.38,
P>0.05)。皮瓣切取时长为(31±6)min,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出现。术后12个月随访,足功能评定为优者11例、良者3例、中者1例;供区创面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无挛缩,肢体运动功能无影响。
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是重建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3D-CTA明确了穿支血管解剖位置,降低了手术风险。
文献关键词:
伤口愈合;穿支皮瓣;血管造影术;足前段,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成德;王爱;孙继玲;马文国;王建国
作者机构: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介入治疗科,潍坊 262550;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潍坊 262550;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示教室,潍坊 262550;青州市中医院骨科,潍坊 2625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成德;王爱;孙继玲;马文国;王建国-.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07):661-666
A类:
B类: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CTA,观察性研究,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烧伤整形,整形外科,中男,入院时,创面面积,血流灌注,穿支血管,皮神经,神经吻合,供区创面,拉拢,缝合,大腿,厚皮,穿出,出位,皮瓣成活,Maryland,足功能,功能评分,评分标准,足部功能,创面愈合,愈合情况,肢体运动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该组,肌间隔穿支,血管管径,始点,小腿,外缘,水平距,垂直距离,血管危象,优者,瘢痕,挛缩,血管解剖,手术风险,伤口愈合,血管造影术,前段
AB值:
0.2120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