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疙瘩与其周围正常皮肤水屏障功能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瘢痕疙瘩患者的瘢痕疙瘩与其周围正常皮肤的皮肤水屏障功能的差异并初步探索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诊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瘢痕疙瘩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48岁。接诊当日采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定30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对5例患者瘢痕疙瘩修复术后的瘢痕疙瘩皮肤及其周围正常皮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表皮厚度,取其中3例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瘢痕疙瘩皮肤及正常皮肤细胞角蛋白10、内披蛋白和聚丝蛋白的表达。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或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接诊当日,30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TEWL为9.0(6.9,13.4)g·m -2·h -1,正常皮肤的TEWL为8.1(6.4,18.1)g·m -2·h -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4, P>0.05)。瘢痕疙瘩修复术后,5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表皮厚度为(194±44)μm,明显厚于正常皮肤的(44±11)μm( t=6.88, P<0.01);且瘢痕疙瘩区域均存在角质形成细胞(KC)数量增多、正常皮肤的表皮脊结构缺乏、表皮明显增厚等现象。瘢痕疙瘩修复术后,3例患者瘢痕疙瘩皮肤细胞角蛋白10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 t=8.50, P<0.01),而瘢痕疙瘩皮肤表皮的内披蛋白和聚丝蛋白表达均与正常皮肤相近( t值分别为0.07、0.96, P>0.05)。 结论: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疙瘩皮肤组织中存在KC增多、表皮增厚的现象,但瘢痕疙瘩区域的水屏障功能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相近,TEWL可能并不是影响瘢痕疙瘩持续发展的主要机制。
文献关键词:
瘢痕疙瘩;表皮;皮肤水屏障功能;角质形成细胞;经皮水分丢失
作者姓名:
于磊;杨雅婷;刘伟
作者机构:
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潍坊 26104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上海市组织工程研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
引用格式:
[1]于磊;杨雅婷;刘伟-.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疙瘩与其周围正常皮肤水屏障功能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01):63-68
A类:
皮肤水屏障功能
B类:
瘢痕疙瘩,相关机制,初步探索,横断面,观察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医,第九人,接诊,入选标准,中男,当日,测试仪,经皮水分丢失,TEWL,修复术,苏木,木精,伊红,皮厚,免疫组织化学法,皮肤细胞,细胞角蛋白,内披蛋白,丝蛋白,m ,h ,角质形成细胞,KC,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皮增厚
AB值:
0.17718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