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荒漠猫的演化遗传、分类和保护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荒漠猫(Felisbieti)是中国特有的野生猫科动物,也是世界上最鲜为人知的猫科动物之一,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易危(Vulnerable,VU),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文对荒漠猫的野外分布现状、分类学地位、遗传多样性、演化史以及致危因素等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荒漠猫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荒漠猫定名于1892年,其分类学地位长期存在争议.形态学证据支持其独立物种的划分,但分子遗传学研究则表明荒漠猫与亚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ornata)等野猫亚种之间的演化距离相当,建议将其归为野猫亚种(F.s.bieti).然而研究也表明包括荒漠猫在内的各野猫支系之间的分歧时间已有100万年以上,因此解决野猫类群分类学争议的另一种可能是将所有野猫亚种提升为物种水平,从而维持荒漠猫的独立物种地位,不过这需要对所有野猫类群在全基因组层面深入全面地分析.最新的基因组学研究揭示荒漠猫与亚洲野猫(F.s.ornata)存在着古老的基因交流,与青藏高原同域家猫之间存在近期且广泛的基因渗透.该遗传杂交信号以荒漠猫到家猫为主并局限于荒漠猫分布区,时间尺度对应于20世纪中叶,可能与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猫种群在当地的增长有关.该发现也意味着青藏高原增长的家猫种群对于同域分布的野猫产生的遗传影响将是亟需关注的问题.IUCN最新评估结果显示,荒漠猫明确分布区域仅限于青藏高原东部,包括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以及紧邻青海的西藏东南部局部区域.荒漠猫当前面临着包括鼠药施用造成的二次毒害、毛皮贸易、开发建设造成的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路撞以及与同域家猫杂交等在内的直接或潜在威胁.对荒漠猫开展更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以及评估并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是保护我国唯一的特有猫科动物的重要举措.
文献关键词:
荒漠猫;遗传演化;基因交流;分类;野外分布;致危因素;保护
作者姓名:
刘珂;韩思成;遇赫;罗述金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1008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珂;韩思成;遇赫;罗述金-.荒漠猫的演化遗传、分类和保护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22(09):46-54
A类:
Felisbieti,致危因素,Felis,ornata,bieti
B类:
荒漠猫,保护研究,中国特有,猫科动物,最鲜,鲜为人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ulnerable,VU,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外分布,分布现状,分类学地位,遗传多样性,演化史,定名,长期存在,证据支持,分子遗传学,遗传学研究,野猫,silvestris,亚种,支系,万年,类群,种地,全基因组,基因组学,组学研究,基因交流,家猫,时间尺度,应于,中叶,藏区,同域分布,分布区域,仅限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东部,川西北,西北部,西南部,紧邻,西藏东南部,局部区域,鼠药,施用,毒害,毛皮,开发建设,栖息地,保护管理,遗传演化
AB值:
0.2931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