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河北省疟疾消除及消除后媒介种群和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文献摘要:
为了解河北省疟疾消除阶段(2011-2019年)初期和消除后阶段(2019后)初期传疟媒介按蚊种群、分布及密度变化,在2012年(第一次调查)和2020年(第二次调查)7-9月,分别选择18和25个调查县的监测点开展通宵诱蚊调查,监测点生境按有无牲畜和水源情况分为4类.结果显示,第一调查捕获蚊虫30759只,总平均密度为28.48只/(灯·夜),其中中华按蚊占比3.48%(1 070/30 759).每类生境捕获的中华按蚊平均数分别为60.43、10.92、0.97和0.62只(F=6.38,P<0.05).在秦皇岛市抚宁县、唐山市遵化市、沧州市黄骅市、唐山市乐亭县、衡水市冀州市、石家庄市平山县、保定市涞源县捕获到中华按蚊,分别为870、85、47、27、19、18、4只.8月下旬捕获到的按蚊数量最多,为259只;9月下旬最少,为97只.第二次调查捕获蚊虫14 958只,总平均密度为13.91只/(灯·夜),其中中华按蚊占比2.12%(317/14 958).仅在Ⅱ、Ⅲ类生境捕捉到中华按蚊,平均数量分别为8.49、1.85只(F=1.68,P>0.05),均分布在雄县,9月份最多(60.88%,193/317).河北省传疟媒介仅有中华按蚊分布,虽数量较少,但持续存在,仍有潜在的疟疾再传播风险.
文献关键词:
疟疾;按蚊;消除;消除后;监测;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冯宁宁;陶薇;冯彤;甄素娟;李军;刘洪斌
作者机构: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石家庄050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宁宁;陶薇;冯彤;甄素娟;李军;刘洪斌-.河北省疟疾消除及消除后媒介种群和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2(06):806-809
A类:
抚宁县,冀州市
B类:
疟疾消除,消除后,后媒介,密度监测,监测结果,传疟媒介,监测点,通宵,生境,牲畜,蚊虫,中华按蚊,每类,平均数,秦皇岛市,唐山市,遵化市,沧州市,黄骅市,乐亭县,衡水市,石家庄市,平山县,保定市,涞源县,获到,下旬,捕捉到,雄县,持续存在,再传播,传播风险
AB值:
0.30485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