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江苏省CD3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室间质评结果问题分析及改进
文献摘要:
江苏省病理质控中心提供经规范化组织处理的CD30质控片,制定双盲评价规则,邀请多名病理专家(≥3名)对参评的江苏省内150家单位的CD3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进行评估,确认CD30临床检测能力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方案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最终CD30染色不合格率为6%(9/148),染色不良率达31%(46/148);不同克隆号及不同平台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各平台的原配方案和自建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原配方案的合格率为100%。室间质评活动对CD30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案的优化(包括一抗克隆、抗原修复和检测体系选择等)是非常必要的,CD30检测不推荐跨平台使用,各平台间的差异与未采用原配方案或采用自建方案时没有进行性能验证有关。采用扁桃体组织作为对照,可以帮助参评实验室发现CD30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完善检测流程,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吴鸿雁;付尧;王聪;陈洁宇;谢玲;可飞;宋国新;王璇;章宜芬;饶秋;顾冬梅;丁永玲;樊祥山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08;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29;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29;东部战区总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苏州 215000;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扬州 2250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鸿雁;付尧;王聪;陈洁宇;谢玲;可飞;宋国新;王璇;章宜芬;饶秋;顾冬梅;丁永玲;樊祥山-.江苏省CD3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室间质评结果问题分析及改进)[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12):1294-1297
A类:
B类:
CD30,检查室,室间质评,分析及改进,质控,组织处理,双盲,盲评,评价规则,多名,参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临床检测,改进建议,不合格率,不良率,统计学差异,原配,化学实验,实验方案,方案的优化,抗原修复,检测体系,跨平台,平台使用,性能验证,扁桃体,检测过程,检测流程,实验室检测能力,持续改进
AB值:
0.3747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